作者
郑珊;沈淳
概述
腹裂是由于脐旁部分腹壁全层缺损而致内脏脱出的畸形。其发病率为1∶3000~5000活产婴儿,无性别差异。妊娠妇女年龄小和/或妊娠妇女吸烟史是胎儿发生腹裂的高危因素。25%的腹裂患儿母亲年龄小于20岁;60%的腹裂患儿母亲吸烟;导致40%的患儿为未成熟儿和小于胎龄儿。
病因与病理
腹裂形成的原因尚有争论。多数学者接受腹裂与脐膨出为两种不同疾病,病因亦不同。腹裂患儿肠管短,壁厚,中肠未旋转和固定,很少伴有其他系统畸形等,说明它在胚胎早期生理性脐疝之前,肠管已通过腹壁缺损进入羊膜腔所致。而这种局限的腹壁缺损是由于右脐静脉的自然消退,在内转时胚体壁和体蒂连接处的循环障碍引起,在脐带右侧的被膜薄弱和破损而发生,与临床所见相一致。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术前管理包括体温维持、预防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保护脱出的肠管和冲洗清洁等。手术原则:尽早手术,外露肠管多少与腹腔发育程度是决定一期修补或延期、分期手术的关键。一期修补法适用于足月产儿,出生体重2500g,腹腔发育较好、无明显肠道畸形的患儿,近年来对于早期就诊的此类腹裂患儿可采取无缝合一期肠管回纳法进行治疗,方法为麻醉下将结肠内胎粪排出,逐渐回纳肠管,脐带旁腹壁缺损由胶带粘合,7~10天愈合。对一期肠管回纳困难的患儿,采取silo术式,一般在5天左右逐渐回纳所有外露肠管。术后均需密切观察呼吸、腹腔压、静脉回流等情况,必要时需加强呼吸管理,辅助通气。腹裂患儿术后肠道功能恢复需时较长,不能经口摄食,需要较长时期静脉营养。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