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
作者
何凯;姚琪远
概述

造口旁疝特指与腹壁造口相关的一类切口疝,腹腔内组织或器官在腹壁造口周围的人造通道中突出所形成的肿物。根据原造口类型不同,主要分为结肠造口旁疝和回肠造口旁疝,结肠造口旁疝总的发生率约5%~81%,术后1年的发生率约30%~50%,回肠造口旁疝相比结肠造口旁疝的发生率要稍低,约5%~65%。

发生原因和解剖特点

腹壁造口手术使腹壁本身的完整性受到了破坏,造口周围的肌肉收缩使得位于肌肉中间的造口变得越来越大。同时,造口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缝合、愈合情况,造口肠管蠕动和排便时集团运动的冲击、腹压增加,术后放化疗的影响,以及患者本身年龄、肥胖、是否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造口旁疝的发生,并且使得疝囊及其内容物不断增大。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绝大部分造口旁疝(约70%)不需要外科手术处理,一些效果还不错的非手术治疗措施包括:减轻体重、使用造口旁疝专用腹带或佩戴低弧度略带凸面的造口袋,均可以缓解造口旁疝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如果造口旁疝合并出现肠梗阻、疼痛、出血,或影响造口袋密封性导致造口周围皮肤破溃,则需要手术干预治疗,有些担心外观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而对于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全麻和手术的,肿瘤复发的,以及预期生存期较短的患者,则是手术的禁忌证,皮肤溃烂和感染是手术的相对禁忌证。造口脱垂经常会和造口旁疝相混淆,有时也被归为一种特殊类型造口旁疝,如果造口脱垂也像造口旁疝一样严重影响造口的功能时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造口旁疝修补手术包括造口旁疝缝合修补术、造口移位术,和现在越来越多被临床使用的开放式或腹腔镜下的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

1.造口缺损区域的直接缝合修补

在疝环一侧的疝囊边缘行弧形切口,切开进入疝囊,回纳疝内容物,留出恰当大小的造口肠管通道,将疝环缝合关闭,此方法不必重新造口。另一种术式是沿造口肠管开口行圆形切口,游离出造口肠管,回纳疝内容物后,留出恰当的造口肠管拉出通道后将疝环缝合关闭,缝合皮下组织,去除多余造口肠管,重新造口。这类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但却有高达46%~76%的复发率,复发后以此方法再次修补复发率更是高达100%。

2.造口移位加缺损区域缝合修补

可沿原切口进腹或于造口旁作弧形切口逐层进入皮下疝囊内,回纳疝内容物、游离造口肠管后,必要时末端离断造口肠管,修补关闭原造口处的缺损和伤口,在其上方或脐部等处,重新造口,注意将造口肠管在原造口及新造口之间的皮下潜行一段距离。这类手术创伤较大、操作较难,不仅使得手术部位的切口疝以及造口关闭部位切口疝的发生率增高,而且存在新造口旁疝发生的可能,而且一些患者会因为造口移位产生护理上得不便和不适及心理上的不适应。

3.开放补片修补术

通常选择原手术切口进腹,完全回纳疝内容物,暴露疝环缺损,补片尺寸需超出缺损边缘3~5cm,如使用聚丙烯材质的补片,因不能置入腹腔内,需放置在腹壁肌肉浅面-腱膜外(Onlay)或者腹壁肌肉深面-腹膜外(Sublay),并在补片相应的位置剪出造口肠管通过的孔隙,将补片与疝环较结实的组织缝合固定,这类手术分离腹壁的难度和创伤均较大,固定也较难。如使用防粘连补片置入腹腔内进行修补(IPOM),主要有Keyhole和Sugarbaker两种方式(补片固定方式略有不同,后一节详述)。总体来讲,补片修补手术使得复发率明显降低,但是,因补片污染而导致手术失败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4.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

目前主要有两大类方法,一类是不需重做造口的全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的方法,包括Keyhole法、Sugarbaker法及Sandwich法;另一类是需原位重做造口的Lap-re-Do修补的方法。

共同步骤:①采用分步骤消毒法进行消毒准备,常规留置导尿;②术者站位:主刀医师与持镜助手站在造口对侧,另一助手立于造口侧;③穿刺孔的选择:第一个12mm穿刺套管应采用开放入路或使用可视穿刺套管置于造口对侧肋缘下3cm腋前线交汇处,另外两个5mm穿刺套管一个位于脐与剑突连线中点,一个位于第一个穿刺套管下方10cm腋前线处直视下置入;④探查腹腔:探查置入套管时有无损伤肠管及血管、腹腔内的粘连情况,是否伴有切口疝或腹股沟疝,是否有肿瘤的复发;⑤分离粘连、回纳疝内容物:运用电凝剪刀锐性分离粘连,超声刀仅限于分离网膜与腹壁间的粘连;必须将疝环周围10cm范围的腹壁粘连游离出来;⑥测量疝环缺损大小,长径及短径;⑦补片的选择与固定:通常选用大于疝环边缘5cm大小的防粘连补片,多数为15cm×20cm大小,与腹腔镜下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相似,主要运用螺旋钉枪在疝环边缘及补片的边缘双圈固定(双皇冠技术),固定间距约为1~1.5cm,并根据需要进行全层悬吊固定。

特殊步骤:①Keyhole法:使用特制的中央带孔的造口旁疝专用补片,或将补片自一侧剪开,中央剪成多瓣状裂孔,约2cm大小。将补片围套在造口肠管周围,补片的开口方向置放在疝环的造口肠管侧,先钉合固定开口的一边,再根据围套造口肠管的松紧(可让助手将示指插入造口以协助控制),钉合固定补片的其他部分及开口的另外一边,补片开口的两边应有一定的重合;②Sugarbaker法:用补片将一段造口肠管(通常将其贴于疝环外侧腹壁)及其旁疝即腹壁缺损一起覆盖,使造口肠管紧贴腹壁,留出造口肠管通过的大小合适的空间,将其两侧钉合固定,再于疝环及补片周围钉合固定;③Sandwich法:先用一张略小的15cm×15cm防粘连补片对造口区域进行Keyhole法修补,再于腹部正中处(上至肝缘韧带、下至耻骨梳韧带)覆盖一张30cm×20cm防粘连补片,补片边缘覆盖造口肠管至少5cm,进行Sugarbaker方式修补,并予以钉合固定,内外两层补片夹合一段造口肠管至一个恰当的松紧度及角度修补更加牢靠。值得注意的是,Sandwich法需要运用两张网孔较大,含PVDF的防粘连补片;④Lap-re-Do Keyhole法:完全游离造口肠管直至疝囊壁皮下,游离过程中如有肠壁破损应予以及时缝合关闭,以防肠内容物漏出污染。彻底游离造口肠管后,于原造口处沿造口肠管黏膜与皮肤交界处环形切开进入,用无菌手套封闭造口肠管。将Dynamesh-IPST专用补片套入造口肠管并置入腹腔,展平并注意补片方向,将聚偏氟乙烯(PVDF)面朝向腹腔,聚丙烯(PP)面朝向腹壁。用不可吸收性缝线全层间断缝合关闭疝环,使其仅可通过造口肠管。将造口肠管与IPST补片袖套部分进行上下两圈缝合固定。运用螺旋钉枪在造口肠管边缘及补片的边缘进行双圈固定,固定的间距约为1~1.5cm。开放下将造口肠管与腹壁进行间断缝合固定,尽可能切除皮下疝囊囊壁组织,并缝合关闭原皮下疝囊空间,必要时局部留置负压引流。切除多余的结肠造口肠管,于原造口处重做结肠造口,套上人工肛门袋。是否放置腹腔引流视术中创面分离的大小及渗出而定。5Lap-re-DoSugarbaker技术:完全游离造口肠管直至疝囊壁皮下,游离过程中如有肠壁破损应予以及时缝合关闭,以防肠内容物漏出污染。彻底游离造口肠管后,于原造口处沿造口肠管黏膜与皮肤交界处环形切开进入,用无菌手套封闭造口肠管。将15cm×20cm防粘连补片置入腹腔。用不可吸收性缝线全层间断缝合关闭疝环,使其仅可通过造口肠管。展平补片并注意补片方向,将防粘连面朝向腹腔,补片中点位于造口肠管出腹壁处,通常将造口肠管贴向侧腹壁,并将补片横向覆盖造口肠管及疝环关闭区域,运用螺旋钉枪或可吸收钉枪在造口肠管边缘及补片的边缘进行固定,固定的间距约为1~1.5cm,注意补片边缘与造口肠管不要过于紧闭,可沿肠管方向剪开2~3cm,以免补片边缘对造口肠管的卡压,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开放下将造口肠管与腹壁进行间断缝合固定,尽可能切除皮下疝囊囊壁组织,并缝合关闭原皮下疝囊空间,必要时局部留置负压引流。切除多余的结肠造口肠管,于原造口处重做结肠造口,套上人工肛门袋。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
上一篇:获得性腰疝 下一篇:腹部损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