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口腔癌
口腔癌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oral cancer

概述

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为最常见,肉瘤较少见。口腔癌又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常见,一般占80%以上,多发生于40~60岁的成人,男性多于女性。部位以舌、颊、牙龈、唇、腭、上颌窦为常见,鳞癌常向区域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发生远处转移;其次为腺性上皮癌,部位以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腭腺等小唾液腺为常见,不同组织类型的唾液腺肿瘤在不同部位的唾液腺中发生的相对比例也不一样;另外口腔癌还包括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而口腔癌中未分化癌及淋巴上皮癌较少见。不同类型的肿瘤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不相同。

流行病学

口腔癌中80%~90%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源于小唾液腺上皮的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未分化癌、恶性黑色素瘤及肉瘤较少见。全球口腔癌每年新增病例约274 000人。以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0%左右。国内据上海市1999年流行病学调查,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男性11.8/10万,女性8.4/10万。其中口腔和唾液腺癌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9/10万和1.6/10万。口腔癌好发年龄为50~60岁,发病年龄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男女发病比例为1.7∶1。我国口腔癌的好发部位顺序,舌癌约占30%,居首位,其次为颊癌、牙龈癌、口底癌、腭癌和唇癌。

口腔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酒、病毒感染、饮食习惯和局部刺激有关。国内口腔癌的发病多与局部创伤(残根、残冠和不良修复体)和一些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有关。而在某些地区与咀嚼槟榔有明显关联。

口腔癌在临床上分为溃疡型和浸润型。溃疡型口腔癌表现为边缘外翻、中央凹陷,并向底部组织浸润的溃疡。浸润型口腔癌主要表现为向深部及邻近组织浸润的肿块,而黏膜多表现为糜烂,溃疡不显著。

口腔癌的TNM临床分期

(一)解剖分区

1.颊黏膜

(1)上下唇内侧黏膜表面

(2)颊黏膜表面

(3)磨牙后区

(4)上下龈颊沟

2.上牙槽牙龈

3.下牙槽牙龈

4.硬腭

5.舌

(1)轮廓状乳头前的舌背部和舌侧缘(舌前2/3)

(2)舌腹部

6.口底

(二)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不能评估

T0——原发灶隐匿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直径≤2cm

T2——肿瘤最大直径> 2cm,≤4cm

T3——肿瘤最大直径> 4cm

T4——唇:肿瘤侵犯邻近结构[肿瘤穿破骨皮质,累及下牙槽神经,侵犯口底、面部皮肤(如颏部和鼻部)等

T4a.——局部中度浸润的癌瘤

           肿瘤侵犯邻近结构[例如,穿破骨皮质,侵入深部舌外肌(如颏舌肌、舌骨舌肌、腭舌肌和茎突舌肌)、上颌窦、面部皮肤]

T4b——局部非常广泛的癌瘤

           肿瘤侵犯咬肌间隙、翼板、颅底和(或)包裹颈内动脉

注:牙龈原发肿瘤仅浅表地侵蚀骨或牙槽突,不归纳为T4

(三)N:区域性淋巴结

Nx——不能评估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N0——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N1——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直径≤3cm

N2——淋巴结转移

N2a——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直径> 3cm,但≤6cm

N2b——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大直径≤6cm

N2c——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其中最大直径≤6cm

N3——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 6cm

(四)M:远处转移

Mx——不能评估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代号如下:

肺PUL  淋巴结LYM  皮肤SKI  骨OSS  骨髓MAR

肝HEP  胸膜PLE  脑BRA  腹膜PER  其他部位OTH

(五)临床分期

0期  Tis  N0  M0

Ⅰ期  T1  N0  M0

Ⅱ期  T2  N0  M0

Ⅲ期  T3  N0  M0

          T1  N1  M0

          T2  N1  M0

          T3  N1  M0

Ⅳ期

A期 T4a  N0  M0

      T4a  N1  M0

      T1  N2  M0

      T2  N2  M0

      T3  N2  M0

      T4a  N2  M0

任何T  N2  M0

B期   任何T  N3  M0

T4b   任何N  M0

C期   任何T   任何N  M1

口咽癌的TNM分类分期

(一)解剖分区

1.前壁(舌会厌区)

(1)舌后缘至轮廓乳头部(舌根部或舌后1/3)

(2)会厌溪

2.侧壁

(1)扁桃体

(2)扁桃体窝和咽(前、后)柱

(3)舌扁桃体沟

3.后壁 咽后壁(腭水平面至会厌底以上区域)

4.上壁

(1)软腭的口腔面

(2)腭垂(悬雍垂)

(二)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不能评估

T0——原发灶隐匿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直径≤2cm

T2——肿瘤最大直径> 2cm,≤4cm

T3——肿瘤最大直径> 4cm

T4a——局部中等浸润的疾病,肿瘤侵犯喉、舌深层或舌外肌、翼内肌、硬腭或下颌骨

T4b——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肿瘤侵犯翼外肌、翼板、鼻咽外侧或颅底、或包绕颈动脉

(三)N分类同唇和口腔癌

(四)M分类同唇和口腔癌

(五)临床分期

 0期  Tis  N0  M0

Ⅰ期  T1  N0  M0

Ⅱ期  T2  N0  M0

Ⅲ期  T3  N0  M0

  T1  N1  M0

  T2  N1  M0

  T3  N1  M0

Ⅳ期

A期  T4a  N0  M0

T1  N1  M0

T2  N2  M0

T3  N2  M0

T4a  N2  M0

B期  T4b   任何N  M0

任何T  N3  M0

C期   任何T   任何N  M1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口腔癌的治疗,既要考虑根治肿瘤,又要尽可能保存或修复外形和功能。早期正确治疗是治疗口腔癌的关键。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口腔癌的特点和分期、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以及医师的手术技能和治疗肿瘤的多学科知识。口腔癌的治疗可采用单纯手术或放疗,也可采取手术和放疗的联合应用。手术和放疗对于早期口腔癌的治疗效果相同。然而,颌骨近处的口腔癌不宜选择根治性的放疗,因为放疗有可能产生放射性骨坏死等并发症。因此,牙龈癌和硬腭最好采用手术治疗。对于晚期口腔癌的治疗必须采用手术和放疗的联合治疗。目前认为术后放疗更具有:口腔癌和颈部的控制率较术前放疗高;不会延误手术治疗的时机;放射剂量不受手术的影响等优点。晚期口腔癌的治疗最佳方案是手术切除、即刻修复加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1.原发灶的处理

切除口腔癌原发灶时应遵循无瘤手术原则,手术切除的范围,一般以肿瘤周围2cm的正常组织作为安全切缘。不但要注意口腔癌水平面的安全切缘,而且还要注意口腔癌的底部切缘。例如在颊部必要时需贯通切除。手术中对安全切缘有怀疑的部位应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便于决定补充切除,以保证切缘阴性。对晚期肿瘤浸润范围广,切除范围难以保证的部位需作银夹标记,以便术后补充放疗定位。为防止癌细胞种植,术区彻底止血后,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3~5mg/100ml氮芥溶液湿敷创面10~15分钟。

2.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处理

Crile(1906)首先描述并创立了正规的颈淋巴清扫术,后来被称为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该术式切除一侧颈部Ⅰ~Ⅳ区所有的淋巴组织,同时切除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并成为经典的根治术式。Bocca(1967)等对原有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式进行改进,分别提出了“改良颈淋巴清扫术”,“保存性颈淋巴清扫术”等。Bocca(1975)又将“保存性颈淋巴清扫术”命名为“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手术保留了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因而使患者术后颈部的外形和功能得到改善。1986年以来兴起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术,并逐渐为多数学者所接受。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手术保留了患者的功能和外观,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口腔癌颈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一般以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为基本术式。对于颈部单个较小且无粘连的转移淋巴结,可考虑实施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术中注意对二腹肌后腹深面的颈深上淋巴结的清扫。口腔癌颈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淋巴清扫目前还存在争议。多数学者主张应根据原发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病理类型等因素决定,术式多为选择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由于口腔癌一般转移到Ⅰ~Ⅲ区淋巴结,预防性颈淋巴清扫术式可采纳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术,主张清扫包括Ⅰ~Ⅲ区淋巴结的肩胛舌骨肌上颈淋巴清扫术。

预防

1.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增进公众预防口腔癌的保健知识:①矫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除吸烟、饮酒、嚼槟榔等不良嗜好;注意对光辐射的防护;避免过热饮食造成口腔不良刺激。②提高公众对口腔癌警告标志的认识:如口腔内有2周以上未愈合的溃疡;口腔黏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口腔与颈部有不明原因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口腔内有不明原因的反复出血;面部、口腔、咽部和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等。

2.定期口腔检查

早期发现口腔癌和癌前病变,提高预防和早期治愈率。此外,还要指导公众学会自我检查方法,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就医。

3.政策和措施

促进政府制订政策和法规,保障控烟、限酒的有效进行。增加专业人员控制癌前病变的知识与辨别早期病损的能力。确定口腔癌常规检查步骤与诊断标准,建立适合的治疗途径。

4.防止环境污染

防止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还应做好核辐射与光辐射的防护。

作者
余卫星
来源
实用外科学,第3版,978-7-117-14353-0,2016.12
口腔医学 口腔全科分册,第1版,978-7-117-22789-6,2016.12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4版),第4版,978-7-117-29258-0,2021.12
临床诊疗指南 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第1版,978-7-117-23216-6,2016.09
上一篇:颌下腺肿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