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eriapical cyst
尖周囊肿由根尖肉芽肿发展而来,也可能是慢性牙槽脓肿发展而来。由于慢性炎症刺激,上皮增生,形成大的上皮团块时,上皮团块的中央得不到来自结缔组织的营养,而发生变性、坏死、液化,形成小的囊腔。囊腔中渗透压增高,周围组织液渗入,成为囊液。肉芽组织液化后形成多数小囊肿,小囊肿在增大的过程中互相融合,形成较大囊肿。
1.感染
最常见的感染来自牙髓病,其次是牙周病通过根尖孔、侧副根管及牙本质小管而继发,血源性感染比较少见。现在认为,根尖周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以厌氧菌为主体的混合感染,产黑色素类杆菌是急性根尖周炎的主要病原菌。细菌内毒素是慢性根尖周炎的致炎因子,更是根尖周肉芽肿的主要致病因素。
2.创伤
牙齿遭受外力,如打击、碰撞、跌倒等,可致牙体硬组织、牙周组织及根尖周组织损伤。咬硬物、如咬到饭内的沙石、咬核桃、咬瓶盖子等,创伤性咬合均可导致根尖周损害。
3.肿瘤
波及根尖周损害的肿瘤有鳞状细胞癌、肺癌及乳腺癌转移、颌骨肉瘤、骨髓瘤和造釉细胞瘤。
4.牙源性因素
牙髓及根管封药过量、根管器械穿出根尖、正畸用力不当、快速分离牙齿、拔牙不慎伤及邻牙等均能引起尖周损伤。
根尖周囊肿是由上皮衬里,充满液体、被肉芽组织包绕的根尖周病变。囊壁内层为完全或不完全的上皮衬里,外层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囊腔中充满囊液,含丰富的胆固醇结晶。囊肿增大时周围骨质压迫性吸收,压迫邻牙致牙根吸收。
根尖周囊肿CT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单囊低密度灶,病灶多位于牙根方,偶尔见于牙根侧方,囊肿中常见根尖组织突入其中,当囊肿较大时,邻牙牙根也可突入囊腔中,也可引起邻牙牙根移位和牙根吸收,多呈弧形低密度影,牙周膜及骨硬板正常影像消失。囊肿周围可见线状高密度硬化边。病程较长的颌骨囊肿内可见零星分布的微小钙化点。囊肿周围颌骨骨质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增生。起源于上颌窦侧切牙的根尖周囊肿可突入上颌窦内,但在囊肿和上颌窦之间多有骨密质线分隔(图1)。
总之,尖周囊肿表现为范围局限的囊性低密度灶,边缘清楚光滑,骨膜反应线明显,含有相应病源牙的牙根,结合根尖片可明确诊断。

图1 左侧上颌尖周囊肿
注:A:①左上颌牙槽骨根尖区见边缘光滑的类圆形单囊低密度灶;②可见高密度根尖影,根尖牙周膜及骨硬板正常影像消失;③低密度灶周围见线状高密度硬化边;④根尖影外侧见小片状高密度钙化;⑤囊肿周围颌骨骨质斑片状高密度增生硬化;B:尖周囊肿突入上颌窦内,在囊肿和上颌窦之间可见骨密质线分隔(箭头)。
手术刮除。如保留患牙,则需作根管治疗,并切除囊内部分根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