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fracture of zygomatic arch and malar bone
颧骨和颧弓是面中部的重要骨骼,其位置突出,容易被撞击而发生骨折,颧骨颧弓骨折一般分为颧弓骨折、颧骨骨折、颧骨颧弓联合骨折及颧弓上颌骨复杂骨折,而颧弓骨折又可分为双线形和三线形(M型)骨折。
Knight和North根据解剖移位的角度提出的六型分类法。Ⅰ型:颧骨无移位骨折;Ⅱ型:单纯颧弓骨折;Ⅲ型:颧骨体向后内下移位,不伴转位;Ⅳ型:向内转位的颧骨体骨折;Ⅴ型:向外转位的颧骨体骨折;Ⅵ型:颧骨体及颧弓多发或粉碎性骨折等复杂性骨折。Ⅱ、Ⅴ型骨折复位后稳定,无需固定;Ⅲ、Ⅳ、Ⅵ型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固定。
颧骨为近似四边形,外凸内凹的骨体。有四个突起分别与上颌骨、额骨、蝶骨大翼和颞骨颧突相连,参与眶外侧壁,眶底与颧弓的构成。与上颌骨的连接面最大且较坚强,与额骨和颞骨颧突的连接最薄弱,分别称为颧上颌缝,颧额缝和颧骨颞突。颧骨后下方和颧弓下方有部分咬肌附丽,因此骨折时易向下、后移位。
单纯的颧骨颧弓骨折如仅有轻度移位,畸形不明显,无开口受限复视和神经症状等功能障碍症状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凡出现功能障碍如开口受限等症状应行手术复位。一般主张1周内手术,无功能障碍但有严重畸形者也可考虑手术复位。
1.巾钳牵拉复位法
方法简单,无需切开,仅用于单纯颧骨颧弓骨折。方法为局麻下,将巾钳锐利的钳尖刺进皮肤深入到塌陷的骨折片深面或夹住移位的骨折片向外牵拉复位,同时检查患者开口受限的改善情况(图2)。

图2 颧骨骨折巾钳牵拉复位法
2.颧弓部单钩切开复位法
在骨折局部作一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达颧弓表面,用单齿钩插入骨折片深部将移位的骨折片拉回原位,再用微型钛接骨板做固定。注意勿损伤面神经颧支。
3.口内切开复位法
在口内上颌颧突后方颊沟处切开,用弯而厚实的骨膜分离器贴近上颌结节,向上到颧骨和颧弓的深面,用力向上、前、外撬起复位,再用微型钛接骨板做固定。
4.颞部切开复位法
在颞部发际内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颞筋膜,暴露颞肌。从颞肌与筋膜之间插入骨膜分离器,进入颧弓或颧骨深面,利用杠杆原理用力把骨折片向前外顶出复位(图3),一般需做3点固定。

图3 颧骨骨折颞部切开复位法
5.上颌窦填塞法
适用于粉碎性颧骨骨折伴有上颌骨和眶底损伤的病例。在上颌口腔前庭尖牙凹处作切口,显露上颌窦,吸出窦内血块,把骨折复位后,向上颌窦内填塞碘仿纱条顶住颧骨和眶底,一端经下鼻道开窗处由鼻腔引出,2周后逐渐抽出碘仿纱条(图4)。

图4 颧骨、眶底粉碎性骨折时上颌窦填塞复位法
A.骨折情况;B.窦腔填塞,下鼻道开窗引流。
6.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固定法
对于复杂的颧骨复合体骨折、陈旧性骨折。作头皮冠状切口,可暴露眶缘、眶壁、颧骨、颧弓、额骨、鼻骨及上颌窦前壁,骨折复位后可采用小型钢板做坚固内固定。此术式避免了面部多处切口和术后瘢痕(图5)。

图5 头皮冠状切口显露颧骨骨折部
A.切口;B.掀起颞瓣,切开颞筋膜浅层;C.切开骨膜显露颧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