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5%~10%癌症患者可以发生心脏及心包受侵,其中有1/2患者侵及心包,1/3患者侵及心肌,余者为两者均受侵。只有15%的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发生心包填塞,这往往代表疾病到了终末期。心脏和心包转移比原发肿瘤多40倍。
与癌症相关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最常见病因为肺癌、乳腺癌、纵隔淋巴瘤及白血病是发生心脏和心包转移的最常见病因,其次为黑色素瘤及肉瘤,霍奇金病患者纵隔放疗后约5%的患者发生心包积液。肺癌和乳癌占所有心包积液患者的60%~75%。尸检资料证实有35%的肺癌患者;25%乳腺癌患者发生心包转移。转移通常为直接侵犯,血行播散和淋巴转移。某些化疗药物也引发心内膜纤维化但发生心脏压塞较为罕见。导致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的药物可见于白消安、阿糖胞苷、维A酸的治疗。
心包积液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流体静压增高;胶体渗透压降低;心包腔内负压增加;积液积累量和心包延伸性的比率决定了回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往往由于肿瘤并发出血,引起心包积液可迅速增加导致心脏压塞。一旦积液量增多,对心脏直接造成的作用是舒张期无法获得有效的血液回流,尤其是限制压力较低的右心充血,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出现右心衰竭和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1)心包穿刺抽液:局麻下行心包穿刺术或在B超引导下心包腔内置管术是判断和治疗心脏压塞的最佳处理方式,97%的患者在成功引流后,症状立即缓解。也可在B超引导下心包腔内置管局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
(2)化学治疗:心包抽液后,可酌情使用丝裂霉素、氟尿嘧啶、地塞米松、卡铂等药物做心包注射,同时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方案进行全身化疗。
(3)放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可行放射治疗,对放疗敏感的肿瘤有效率达50%~60%左右,剂量一般为25~35Gy/3~4w。
(4)继发性放射性心包炎者,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治疗。
(5)对症治疗:对于心脏压塞并有心源性休克患者,可给予扩容及升压药物维持血压,吸氧、利尿剂应用通常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不宜用α-受体兴奋剂,洋地黄类及去甲肾上腺素,禁用硝酸盐制剂。
(6)手术治疗:对于预期生存期长的患者,可行剑突下心包造口术/心包开窗术。心包造口术同时心包内注入硬化剂(博来霉素和多西环素)。对于复发性心包积液采用经胸膜腔心包开窗术或心包腹膜分流术。对于放射性狭窄心包积液,可采用心包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