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肝癌破裂出血
肝癌破裂出血
概述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发病较急,病情多较险恶,治疗困难,因此预后较差。

病因学

对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详细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论。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肿瘤直接侵犯,使静脉流出道梗阻,静脉高压,从而引起出血和破裂。但总的来说,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因而导致肿瘤相对供血不足,以致出现中心缺血、坏死及液化。若此时肿块体积增大过快,而肿瘤被膜不能相应伸展,致肿瘤表面崩溃,引起大出血。肝癌缺血、坏死并继发感染,亦可导致破裂出血。肿瘤直接侵犯肝内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肝动脉主要供应肿瘤中心部位,而门静脉主要供应肿瘤周边部位的营养,当门静脉被肿瘤栓塞后,表浅的肿瘤周边部分出现营养障碍性坏死、溃破,亦可导致出血。肿瘤位于肝膈面的表浅位置时,易受外力冲击,肿瘤包膜菲薄与癌组织极脆弱也是构成破裂出血的原因;有时甚至是一些很轻微的压力,如急性腹内压增高(剧烈咳嗽、负重、用力排便等)。肝功能不良所致的凝血机制障碍。

流行病学

随着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伴随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Ong报告(1951—1972年)肝癌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为8%~14.5%,上海杨氏145例尸解占20%,湖南医科大皮执民等统计689例原发性肝癌(1958—1991年),肝癌破裂出血发生率为9%,国内报告原发性肝癌死于破裂出血约为9%~22.6%,早期诊断、正确的治疗对改善恶劣的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肝癌破裂出血的患者,一般可有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中性粒细胞升高,但在极早期时,血红蛋白也可能正常。诊断性腹腔穿刺对肝癌破裂出血的确诊有着重要的意义。出血量较多时,往往可抽出不凝固的鲜血。但在合并有肝硬化腹水时,腹穿则多抽得的是含有鲜血的腹水,或呈淡红色。诊断性腹腔穿刺的穿刺点多选择在右下腹部,或叩诊浊音明显的部位。

超声显像在肝癌自发性破裂的诊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一时难以确诊的病例。超声显像检查,一是可见到典型的肝癌声像,如肝被膜不整,肝内光点增粗,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实性光团,周边清楚或不整,周围有暗环或是边缘血管征;其二是可见到破裂的图像,如肿块被膜破口及破裂口周围可见到回声减低区(或无回声区)和液性暗区等声像,并可观察腹腔及盆腔内出血量的多少。

CT检查及选择性肝固有动脉造影时确诊也有重要帮助,但由于设备及经费等原因,目前并未普遍采用。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在肝癌破裂的治疗中,止血是关键的问题,肿瘤的治疗是次要问题。由于肝癌破裂患者可能已经预先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肝功能异常,因此应仔细评估肝功能、凝血功能,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非常重要,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的原则是选择最适宜的方法、快速有效的止血,然后在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对肝癌行进一步治疗。紧急处理的首要目标是止血以及保留尽可能多的肝功能。

1.保守治疗

肝细胞癌破裂后的保守治疗是救急复苏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补液输血扩容,应用各种止血药物,同时可应用生长抑素,并给予抗感染、保肝、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但保守疗法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均很高。故保守疗法仅适用于下列一些情况:①小肝癌破裂,出血少或已自行停止,一般状况良好,生命体征较平稳者;②肝功能失代偿,Child分级为C级,不能耐受手术及介入治疗;③肝癌晚期已有全身广泛转移。对于②、③的患者,最终预后很差;而对于①的患者,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手术、介入等。

2.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E)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TAE快速止血的有效性,并且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治疗选择。紧急TAE能有效止住血流动力学不稳病人的出血。由于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慎用镇静药,一般局麻下经股动脉进行肝血管造影。插入超选择性导管进入供应目标肿瘤的肝亚段动脉,尽可能接近肿瘤。相关肝动脉的超选择性导管可以降低栓塞后肝衰竭的风险。

但如果患者伴有门静脉癌栓(PVTT)、高血肌酐、急性呼吸衰竭、神经系统受损状态和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患者死亡率仍然很高。门静脉癌栓和伴随肝功能不全的患者,TAE治疗风险是否影响肝癌破裂患者的生存期仍有争议。由于肝梗死的高风险,在癌栓而引起的门静脉完全闭塞的患者中TAE一般是禁忌的,但超选择性的TAE可以防止巨大肝梗死的发展。在有侧支循环和充分的肝脏储备患者中,与门静脉癌栓相关肝癌的TAE可能仍然是一个安全的技术。

一些研究已经显示,TAE很少延长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2.92mg/dl(50μmol/L)患者的生存。

TEA的最常见并发症是栓塞后综合征(26%~85%),有发热、腹痛、恶心、肝酶学升高。通常症状在1~2周内好转。然而,在重症肝功能异常患者,TAE后偶发肝功能衰竭。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疗法,主要包括肝部分切除术、缝扎填塞术、肝动脉结扎术、急诊肝移植术等。

(1)肝部分切除术

一般认为,肝切除是控制出血和治疗原发病最有效的方法。此法在有效彻底止血的同时,可以切除原发病灶,部分患者还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可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但由于肝癌破裂出血的患者一般病情较重,肝功能较差,加上手术和麻醉的打击,急诊手术死亡率很高,因此,行急诊肝部分切除术应具备以下条件:出血前患者一般状况尚可,肝功能为Child A~B级;无肝性脑病、大量腹水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肝癌破裂出血不多,或入院后休克症状很快得到纠正;术中所见肝硬化较轻或不明显;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未发现转移性病灶;肿瘤局限于肝脏一叶,行肝部分切除无困难且切除后残肝功能可有效代偿。紧急肝切除死亡率较高,现在的观点更倾向于提倡患者肝功能从破裂期恢复后行分期肝切除术。最近,腹腔镜已被应用于治疗肝肿瘤,包括肝癌破裂。腹腔镜下肝切除是一种微创治疗,但在大出血的情况下有时难以实施。

(2)缝扎填塞术

单纯缝扎填塞止血术一般采用血管缝合线或粗大的肝针线缝合。由于肝癌患者多数合并肝硬化,肝组织质地较脆,故在缝扎时可加用大网膜或其他可吸收止血材料以加强止血效果。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与肝动脉结扎同时使用,可加强止血效果并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此法操作简单,止血效果较好,并可为二期手术或肝动脉栓塞创造时机。但此法再出血率及死亡率高,远期效果差,仅适用于术中发现肿瘤无法切除或无法有效止血时所采用的一种姑息疗法。对于无法缝扎止血的患者也可采用纱布填塞止血,但此方法腹腔内脓肿和败血症的发生率72小时内在23%~32%的范围,而填塞纱布除去也有带来再次出血的危险。故一般仅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

(3)肝动脉结扎术

肝动脉结扎术是开腹结扎肝动脉或肝固有动脉而达到止血目的的一种手术方法。肝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在正常肝中,门静脉供应70%的肝总灌注量,而肝动脉供应30%。然而,肝细胞癌几乎全部从肝动脉获取血供。肝细胞癌破裂后,肝动脉结扎术有较高的止血成功率,同时还能降低供应肿瘤的血流,但具有较高的院内死亡率(67%~76.6%)。

(4)急诊肝移植术

肝移植不仅能有效止血,而且能够切除原发病灶及硬化的肝脏。但由于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多数一般状况较差,肝功能不良,加上手术和麻醉的打击风险极大,且受制于合适肝源的限制,故急诊肝移植术临床较少应用。

4.其他

其他替代治疗方法已在小研究或病例报告中被描述,包括应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酒精注射,或新的化学物质,如异戊2-氰基丙烯酸酯(CA)和链球菌制剂Picibanil(OK-432),并取得了一些成功。长期效果还有待证实。

护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患者教育

1.建立合理的起居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任意扰乱生物钟,适度地进行活动。

2.加强休息,避免重体力活动,适当锻炼,如打太极拳、练气功,以增强体质。在代偿功能减退并发感染的情况下必须严格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3.饮食的调护,特别是术后康复期和化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饮食调护,以利于康复。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有水肿者不可食咸肉、泡菜,有肝硬化者禁食硬、热、刺激性食物。禁烟、酒、辛辣、厚腻、生冷、霉变食物。

4.遵医嘱按时给药,以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继续服抗癌药物,不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避免引起不良反应,并定期复查血常规。

5.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和自我观察,嘱病人及家属注意有无水肿、体重减轻、出血倾向、黄疸和疲倦等症状,必要时及时就诊。

6.定期复查B超或甲胎蛋白、肝功能等,观察有无肝癌的转移情况。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顾建英
来源
临床常见并发症防治,第1版,978-7-117-22204-4
临床常见并发症防治,第1版,978-7-117-22204-4
肿瘤急症,第1版,978-7-117-24482-4
急腹症影像学,第2版,978-7-117-15641-7
新编肿瘤护理学,第1版,978-7-117-14032-4
上一篇:肿瘤合并感染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