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traumatic macular hole
外伤性黄斑裂孔(traumatic macular hole,TMH)是眼球钝挫伤所致的黄斑中心凹区的视网膜全层缺损。
外伤是最早被认识的引起黄斑裂孔的病因。外伤性黄斑裂孔形成的确切机制不明,可能是以下两种原因之一或两种原因同时作用。①伤后立即发生,挫伤时眼球的剧烈变形,导致玻璃体的前后和切线方向对黄斑区的牵拉,可能是多数病例形成裂孔的机制。在儿童和青壮年期,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内表面紧密相连。在严重的眼外伤中突然作用于眼球壁加压和负压,可导致玻璃体对黄斑的剧烈牵拉,形成黄斑中心凹的撕裂孔,有时可见到撕裂的黄斑孔盖膜。②伤后数日或数月(周)发生,钝挫伤所致的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炎症或坏死,早期表现为黄斑水肿,以后囊样变性,持续的玻璃体中心凹粘连牵拉导致裂孔形成。视网膜下出血也可引起晚期的黄斑裂孔发生。
强烈的太阳光线和激光意外照射也可引起全层黄斑裂孔的发生。强烈的太阳光线引起黄斑裂孔的发生,多见于在无防护下观察日食后,亦可发生于直接凝视太阳或水面、雪地等日光反射强烈的情况下。晶状体具有聚光作用,能将光线聚积于中心凹区,日光中的可见光和红外线经眼屈光间质后,色素上皮将其吸收转为热能,热能效应导致视网膜组织损伤,引起黄斑裂孔发生。黄斑损伤的程度取决于通过瞳孔区光的强度、暴露时间、瞳孔大小、眼间质光吸收能力、屈光状况、视网膜及脉络膜血供情况等因素。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激光器的广泛应用,激光导致眼损伤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眼组织对激光损伤阈值较其他器官低,黄斑部更为敏感,严重的损伤可引起黄斑裂孔的发生。Q开关Nd∶YAG激光是最常见引起视力损害的激光源。根据激光器的不同,可将引起黄斑裂孔的原因分为激光的热效应(如氩激光)或爆破效应(如Nd∶YAG)。
外伤性黄斑裂孔只占黄斑裂孔的一小部分,约5%~10%;在严重眼部挫伤患者中,发生率大约是9%。发病的年龄、性别与特发性裂孔不同,大部分外伤性黄斑裂孔发生在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有文献报道,年龄介于15~36岁,平均22岁。这与此年龄段受到外伤机会较多有关。
1.FFA检查
在裂孔形成之初,如果裂孔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未受损害,荧光素血管造影可以表现正常,裂孔区表现为窗样缺损。并可观察外伤造成的其他眼底损伤。
2.OCT检查
OCT检查是黄斑裂孔诊断的金标准。外伤性黄斑裂孔伴水肿的OCT图像特征为黄斑中心光带中断缺失及裂孔形成(图2)。图像特征与特发性黄斑裂孔图像特征相似,可表现为外伤性黄斑裂孔伴神经上皮水肿及脱离、神经上皮层变薄、神经上皮脱离等。

图2 黄斑裂孔OTC表现
板层黄斑裂孔不需手术治疗,近及视盘与黄斑之间,有类圆形、大小约1/4PD、分散或融合、灰白色乃至银白色的棉绒状斑。几乎所有病例均可看到少数火焰状或线状出血,甚至也可以是视网膜前的出血,黄斑沿Henle纤维有放射状皱褶,中心反射光消失,有的病例还可见到视盘水肿。轻症者渗出性变化约在4~6周后逐渐消失,眼底可恢复正常,但常遗留轻度色素紊乱,严重者出现视神经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