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树枝挂霜样血管炎
树枝挂霜样血管炎
概述

1976年Ito报道了一例6岁男孩罹患全葡萄膜炎和广泛的视网膜血管炎,其血管旁有大量白色半透明样渗出,因而命名为“树枝挂霜样血管炎”。此症较为罕见,报道多为个案报道,国外文献的报道病例多数为日本人。国内报道也多为个案。发病年龄为2~42岁,多为健康的年轻人,年龄的分布为双峰型,高峰在儿童及30岁年龄段,女性占多数,有报道为61%。

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清楚。推测典型发病过程是发生于多种原因的前驱病症后,通过共同途径引发的对多种感染性物质的超敏反应,可能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需要排除的视网膜血管炎症的其他可能原因有病毒性视网膜炎症、结节病多发性硬化症、弓形体病、梅毒和白塞病,浸润性疾病如淋巴瘤和白血病有时表现类似树枝挂霜样血管炎。多种病毒被报道与树枝挂霜样血管炎有关,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结合菌蛋白、抗链球菌素O、E-B病毒、CMV、coxsackie病毒A10、腺病毒、麻疹和风疹病毒都曾报道与此病有关。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荧光血管造影

造影早期可能几近正常,但晚期则可见受累的视网膜大血管出现明显荧光渗漏。病程恢复期可能会有微血管瘤。视网膜血管炎通常为非血管闭塞性。

2.视野分析

病变期可有视野缩小或相对性中心暗点,病灶消退后则可恢复。

3.电生理检查

视网膜电流图(ERG)眼电图(EOG)及视网膜诱发电位(VEP)表现为波幅降低,提示广泛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视神经功能受损。EOG及VEP可于治疗后恢复至正常,但ERG则多不能恢复,提示可能造成视网膜永久性损害。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大多数患者应用全身性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可迅速恢复视力,少数患者可能需要多月才能好转。有人使用抗病毒药阿昔洛韦,但结果不能确定。少见复发。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中华眼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中华眼科学(上、中、下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动脉瘤与视神经网膜炎 下一篇:色素上皮脱离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