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llergic granulomatous angiitis

中文别名 :Churg-Strauss综合征

英文缩写
AGA;CSS
英文别名
Churg-Strauss syndrome
概述

本征是一类病因不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临床上较少见,至今国内确诊病例近30例,以男性多见,好发年龄24~54岁。典型的病程分为三期:①前驱期;②血管炎期;③血管炎后期。

流行病学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30~40岁最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岁左右发病率最高,但总起来看本病少见,欧洲年发病率为1.3/100万~6.8/100万,而成人总患病率为10.7/100万~13.0/100万,我国发生率占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0.5%。

病理组织

CSS的典型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图1)及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和血管外肉芽肿病变。CSS的血管炎可以累及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血管壁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常见纤维素性坏死(图2~图3)。血管外可见栅栏状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病变,肉芽肿的中心部可见坏死,坏死物中见丰富的嗜酸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核碎裂,这种病理改变也称为“ 过敏性肉芽肿(allergic granulomatosis)”。以上典型的病理改变并不一定在每例患者中均可见到,特别是经过激素治疗的患者。

图1 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肺泡腔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集聚

图2 CSS的肉芽肿性血管炎,血管壁增厚,管壁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

图3 CSS的肉芽肿性血管炎(高倍),血管壁增厚,管壁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化验

(1)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尿素氮、肌酐上升等。

(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本征的基本特点之一,部分患者血IgE升高。

2.胸片

胸片可见短暂性片状或结节状肺部浸润,也可出现弥漫性间质增生。

3.组织学特征

组织学特征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坏死性小血管炎和血管外肉芽肿,可呈局限性,也可广泛存在。

4.病理

心肌肉芽肿形成和冠状动脉血管炎。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抗生素或抗结核治疗哮喘病变无效,用皮质激素后可迅速缓解。

2.对心、肾损害者,应采取相应治疗。

作者
王文吉
来源
脑小血管病诊断与治疗,第1版,978-7-117-22167-2
临床心血管综合征,第1版,978-7-117-23843-4
肺非肿瘤性疾病诊断病理学,第1版,978-7-117-13513-9
上一篇:视网膜血管炎-Susac综合征 下一篇:获得性视网膜大动脉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