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oculocutaneous albinism
概述
眼皮肤白化症为全身性白化。患者全身皮肤、头发、眼缺乏黑色素,故皮肤白皙,头发呈淡黄色,眼呈浅蓝色、羞明(photophobia)、视物模糊、可有眼球震颤(nystagmus)。日晒皮肤易灼伤,暴露的皮肤易感皮肤癌。此症的发病率为1/15000~1/35000。本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类型
眼皮肤白化症(oculocutaneous albinism)有Ⅰ型和Ⅱ型两种亚型,Ⅰ型为酪氨酸酶阴性,Ⅱ型为酪氨酸酶阳性。Ⅰ型为常见型,系由于遗传性酪氨酸酶(tyrosinase)缺乏,酪氨酸酶的作用是把多巴转化为黑色素。Ⅱ型的生化病理未明,患者可合成褐黑色素(pheomelanin),但真黑色素(eumelanin)的生物合成被阻断。
Ⅰ型和Ⅱ型在临床上难于区分,色素痣是鉴别Ⅱ型酪氨酸酶阳性眼皮肤白化症的唯一线索。
生理学
酪氨酸酶基因定位于11q14‐q21。Ⅰ型和Ⅱ型不是等位关系,两者受控于不同位点,可以互补。Trevor‐Roper(1952)就是在发现了一对夫妻均为全身白化者却有四个肤色正常的孩子后,才揭示了有酪氨酸酶阳性眼皮肤白化症的存在。
作者
罗成仁
来源
医学遗传学,第1版,978-7-117-068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