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iris melanoma
虹膜黑色素瘤(iris melanoma)分局灶性和弥漫性两种,前者较常见。UBM影像中,黑色素瘤与虹膜痣有时很难区分,需随访观察变化。病变部位常为实性限局增厚,呈梭形、半球形隆起,边界清楚,肿瘤大小不一,厚度常在1mm以上,肿瘤表面呈线状高回声反射,瘤体内一般为均匀中低回声,无明显声衰减。
由于保留眼球的治疗方法可以保存患眼一定的视功能并使肿瘤患者获得与眼球摘除同等的生存机会,所以现代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虹膜黑色素瘤)多首选保留眼球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及生长情况等综合考虑。对于脉络膜和睫状体肿瘤,肿瘤厚度小于3mm,基底部直径小于10mm的小肿瘤无生长迹象者则可定期观察,如有生长迹象如肿瘤变大、视力下降,出现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选择激光、经瞳孔温热治疗术(TTT)、冷凝或放射敷贴器作近程放射治疗;厚度3~5mm,基底部直径10~ 15mm之间的中等大肿瘤选择近程放射治疗;厚度大于5mm,基底部直径小于16mm的大肿瘤选择内眼切除联合近程放射治疗(肿瘤位于后部)或经巩膜外切除联合近程放射治疗(肿瘤位于前部);大肿瘤如基底部直径大于16mm、累及视盘或出现严重玻璃体积血、肿瘤突破巩膜壁等情况则行眼球摘除。比较局限的虹膜黑色素瘤一般采用肿瘤切除治疗,如果肿瘤累及范围较大可考虑近程放射治疗或眼球摘除。另外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还要考虑患者心理、经济条件等因素,和患者充分沟通。
经过合理治疗,肿瘤患者5年和10年的生存率约分别为80%和64%。本病可因肿瘤全身转移而危及生命,最常见转移到肝脏和肺部,也见于骨骼、中枢神经系统和皮下等,因此患者要定期接受眼部和全身检查。眼部检查在病情稳定后一般每3~6个月复查1次,全身体检每6~12个月做1次,主要内容包括腹部超声、胸部X线或CT检查、全身骨扫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