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multifocal choroiditis and panuveitis
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multifocal choroiditis and panuveitis,MCP)是1984年由Dreyer和Gass命名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后极部多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的炎性病变,可伴发前部葡萄膜炎和明显玻璃体炎症。文献报道中的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和弥漫性视网膜下纤维变性综合征(diffuse subretinal fibrosis,DSF)与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这些病变是同一病种的不同表现还是三个不同的独立病种,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主要讨论MCP。
MCP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推测与病毒感染有关。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脉络膜血管的炎症表现并伴有早期的新生血管膜形成、RPE的增生及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MCP多见于无其他系统疾病的青年女性(75%~100%),发病年龄6~69岁,平均约35岁。无明显的种族倾向及地域分布。双眼发病占66%~79%,但双眼症状可不对称。视力为1.0至光感,但多为0.4~0.5。患者多为近视。
对于有明显的炎症表现的病例,目前多采用皮质类固醇全身或局部给药,多数患者症状可显著改善。对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部分患者,可试用免疫抑制剂。中心凹以外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可采用激光光凝治疗,累及中心凹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可考虑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但常显示较高的复发率。有报道口服皮质类固醇后脉络膜新生血管可发生萎缩,另有少数患者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取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但术后最终视力多无改善。对于有明显玻璃体炎症者可行玻璃体切除,但有报道认为手术无助于诊断和改善视力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