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视网膜炎-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视网膜炎-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

作者
文峰
英文缩写
PIC
概述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是一种累及脉络膜内层(即脉络膜毛细血管与Bruch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炎症性疾病。该病由Watzke于1984年首先报道,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既往认为该病较罕见,但近年的研究表明,PIC在国内是一种并少见的脉络膜视网膜炎性疾病。

临床特征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PIC与MCP一样,同属于脉络膜炎性疾病范畴,其治疗上常需应用皮质类固醇甚至免疫抑制剂。此外,由于大部分PIC患眼并发CNV而严重危害患者视功能,因此对PIC并发CNV的治疗更显重要。

1.糖皮质激素治疗

(1)全身服用:在除外患者无全身应用强的松的禁忌证后,可口服泼尼松:首次剂量1mg/kg,逐渐减量,根据后极部炎症病灶的消散情况,服用期限1.5~3个月;如患眼合并节段性视网膜血管炎,激素服用期限可适当延长。

(2)眼局部应用:根据病情及患者的全身情况,可选择于患眼玻璃体腔、球周或Tenon囊下局部注入皮质类固醇药物(如TA)。应用皮质类固醇有助于早期活动性炎性病灶或并发的小于100μm的初发CNV消退。

2.免疫抑制剂治疗

严重病例或PIC合并视网膜血管炎的患眼,除了全身或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外,还可考虑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环孢素、干扰素等)。

3.并发CNV的治疗

由于PIC患眼常并发CNV,临床上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基础上,还需针对CNV进行治疗。因此,联合治疗是PIC并发CNV最有效的治疗方法:①联合抗VEGF治疗:由于PIC并发的CNV往往为毛细血管型CNV,患眼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Lucentis或Avastin)可取得较好疗效;②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如PIC患眼并发的CNV位于中心凹外(中心凹外CNV),可在糖皮质激素控制脉络膜炎症基础上,光凝该中心凹外CNV;③联合光动力学疗法(PDT):由于PDT的副作用之一是可加重光照区域的炎症反应,因此PIC并发CNV患眼不主张在未控制脉络膜炎症下单独PDT治疗;但对于CNV范围较大伴出血渗出较严重的患眼,亦可考虑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PDT治疗;④抗VEGF联合PDT治疗:PIC并发CNV的患者,如果全身有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禁忌证,可考虑抗VEGF联合PDT治疗,患眼亦可取得较好疗效。

总之,PIC是一种累及脉络膜内层及RPE的炎症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及中高度近视患者,因大部分患眼并发CNV而影响患者的视功能。PIC在中国并不少见,临床上常需与特发性CNV、病理近视性黄斑病变、多灶性脉络膜伴全葡萄膜炎相鉴别。确诊PIC后,还需做皮肤结核菌素试验(PPD)或结核免疫三项、胸片(除外结核及结节病)及抗弓形体抗体(IgM、IgG)检查,以排除相关病因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禁忌证。糖皮质激素联合抗VEGF治疗是PIC并发CNV的有效方法。

来源
中华眼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视网膜炎-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 下一篇: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