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中间葡萄膜炎
中间葡萄膜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intermediate uveitis

作者
王光璐
概述

中间葡萄膜炎(intermediate uveitis)是一组发生于睫状体平部、玻璃体基底部和周边视网膜与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生性疾病。Fuchs于1908年首先报道此病,将其称为慢性睫状体炎(chronic cyclitis)。此后,在文献中曾有多种名称,如周边部葡萄膜炎(peripheral uveitis)、后部睫状体炎(posterior cyclitis)、睫状体平坦部炎(pars planitis)、玻璃体炎(vitritis)等。由于这些名称均不能反映该病特征,甚至使人误解,为了避免混乱,国际葡萄膜炎研究协作组于1979年将其命名为中间葡萄膜炎,此名称在1983年得到国际眼科学会认可。

有关此病的发病率目前研究报道较少,其在葡萄膜炎中的比例也报道不一,据报道在葡萄膜炎中所占的比例为0.1%~15.3%。在我国此种类型相对少见,据杨培增等的报道,在1752例葡萄膜炎中,中间葡萄膜炎106例,占6.1%。此种葡萄膜炎多见于40岁以下的青壮年,儿童亦有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70%~80%的患者为双眼受累,炎症程度与病灶部位也可不对称。炎症的轻重似乎与年龄相关,年幼者的炎症往往相对地重于年长者。由于病变部位隐蔽,直接检眼镜不易被发现,临床上常有误诊或漏诊的现象。随着三面镜、双目间接检眼镜使用的日益普及,检出率有所提高,特别是超声生物显微镜问世之后,更有助于本病的发现与诊断。

病因与发病机制

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某些食品、病原微生物的过敏反应、对视网膜S抗原和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的自身免疫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和玻璃体的沉积等均可能导致此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与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与预后

对前房有炎症者可选用短效或中效的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点眼。糖皮质激素长期持续点眼时应警惕激素性白内障和青光眼的发生。

对于有特定病因者如结核、梅毒应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对于特发性者,有人提出用四步方案治疗:首先给予糖皮质激素;无效者或患者不能耐受时,则改用冷凝或透热;对反复发作的患者或伴有玻璃体牵引者,应行玻璃体切除术;对于玻璃体切除术仍不能控制炎症者,应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主要的药物为环磷酰胺、环孢素和苯丁酸氮芥。但是,有人对此方案提出异议,认为在治疗时不应拘泥于此种“四步治疗方案”。最近,也有人提出五步治疗方案:①后Tenon囊下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有眼前段受累,尚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点眼;②如后Tenon囊下注射糖皮质激素3次后炎症仍有复发,则应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如有黄斑囊样水肿,应点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滴眼剂;③经上述治疗后炎症仍然存在或复发者,应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④后Tenon囊下注射6次后炎症仍有复发,则应给予周边视网膜冷凝或间接激光光凝;⑤如上述治疗无效则应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或选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杨培增根据我国患者的特点和治疗体会提出以下三步治疗方案:①首先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②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改用或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③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行冷凝、激光光凝或玻璃体切除术,并同时全身使用免疫抑制剂。

有关治疗的适应证,一些作者认为对于视力低于0.5者才给予治疗。作者认为只要患者有活动性炎症即应给予治疗,因为这些炎症在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时往往累及眼前段和视网膜,并引发一些并发症。对于有眼前段炎症者应给予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点眼治疗,应注意根据炎症消退情况逐渐降低点眼频度或停药糖皮质激素点眼剂,以免引起白内障或激素性青光眼。对于单眼受累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后Tenon囊下注射,必要时可重复注射,但应注意药物引起眼压升高等副作用。对于双眼受累者,通常选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一般为1mg/kg,一般1~2周减量,以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减量,维持量为15~20mg/kg。

苯丁酸氮芥是一常用有效的药物,成人初始剂量为6mg/d,以后根据炎症控制情况逐渐减药。环磷酰胺与苯丁酸氮芥属同一类药物,但作用更为强烈,一般成人初始剂量50~100mg/d,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这两种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不育等副作用。其他可选择的药物有环孢素[3~5mg/(kg·d)]、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手术治疗有冷凝、透热、激光光凝、玻璃体切除术等。冷凝可以消除新生血管和缺血组织,有助于减轻炎症渗出,也可减少玻璃体纤维增生;透热可能闭塞新生血管、封闭渗漏点和引起与抗原抗体炎症反应不同的修复性炎症反应等。激光光凝主要用于消除视网膜新生血管。

玻璃体切除手术对中间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清除炎症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②改善眼内液流循环,有利于清除有毒有害物质;③消除玻璃体抗原储存库作用;④消除玻璃体牵引,预防出血和视网膜撕裂;⑤减轻或消除黄斑囊样水肿。主要适应证有:①持续密集的玻璃体混浊;②难以吸收的玻璃体积血;③牵引性视网膜脱离;④视网膜前膜;⑤用免疫抑制剂不能控制的中间葡萄膜炎。

并发性白内障通常在炎症彻底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来源
中华眼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 下一篇: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