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感染性葡萄膜炎-弓形体病
感染性葡萄膜炎-弓形体病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弓形体病

作者
秦波;古洵清
英文别名
toxoplasmosis
概述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为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寄生性原虫病,其病原体为刚地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原虫为细胞内寄生,猫科动物为其终末宿主、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为中间宿主。通过人胎盘使胎儿感染而引起先天弓形体病,也可通过消化道,破损的皮肤黏膜,日常密切接触感染动物,以及输血或器官移植感染而引起后天获得性弓形体病。先天弓形体病是人类先天感染中最严重疾病之一,病死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畸形儿,生长发育低下,眼脑病等。获得性弓形体病病情较轻,病死率较低,但临床表现复杂且常不典型,主要累及淋巴结、中枢神经和心脏等器官。

弓形体感染引起的眼部病变,以视网膜脉络膜炎最为常见。在欧美各国,弓形体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占全部葡萄膜炎的30%~50%,是现在明确原因的葡萄膜炎中的第一位。在我国,于恩庶等1957年首先在福建猫及家兔体内分离出弓形体。谢天华(1964)在江西报告一例1岁半患儿,除智力低下、癫痫外,双眼小眼球,眼球震颤,一眼瞳孔闭锁,另眼视盘表面渗出,其内侧见隆起病灶,边缘有出血,黄斑部可见一斑块。脑脊液接种小白鼠分离出弓形体,为我国第一例弓形体病例报告。随后,广东、北京等地又有报告。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与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对眼部弓形体病采取的治疗措施取决于病变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和发病的不同时期。陈旧病灶一般无须治疗;局限性渗出性病灶可用抗弓形体药物治疗;再发病灶是包囊破裂引起过敏反应或释出原虫再行感染,也应给予抗弓形体药物合并皮质类固醇治疗;病变消退后可作预防性光凝固术。

1.抗弓形体病化学药物治疗

(1)乙胺嘧啶(pyrimethamin)

为治疗弓形体病常用药,国产名为息疟定,也用于治疗疟疾。其作用机制乃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致核酸合成减少,使虫体繁殖受抑制。成人最初每日50~100mg分2次服用,一周后改为每日25~50mg。与磺胺类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加疗效8倍以上。本药长期服用能引起毒性反应,导致巨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等,停药可自行恢复。一般5~10天为一疗程,间歇10天再服第二疗程。用药期间给叶酸每日15mg,可减少或防止其副作用。

(2)磺胺类药物

常用药物为磺胺嘧啶(sulfadiazine)、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三甲氧苄胺嘧啶(即磺胺增效剂trimethoprim,TMP)、磺胺甲基异 𫫇 𫫇唑(sulfamethoxazole),目前以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基异 𫫇 𫫇唑和三甲氧苄胺嘧啶合剂)为首选药物。服药期间应注意药物反应和副作用。

(3)其他药物

常用药物还有螺旋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等。这些药物副作用小,无胎盘毒性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孕妇弓形体病。螺旋霉素还可用于预防性治疗,使获得性弓形体病孕妇、儿童患先天性弓形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2.皮质类固醇激素

全身或局部应用可明显减轻炎症,改善眼部症状,提高视力。在应用皮质激素的同时,必须合并应用抗弓形体病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因为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使病情恶化。

3.光凝治疗

陈旧病灶的复发是眼部弓形体病的特征,近年来应用光凝技术照射陈旧病灶周围,以破坏周围组织中的弓形体包囊及过敏性组织,以不影响视盘黄斑束为原则,减少病灶的播散和复发。但光凝治疗不适用于急性期与活动性病变,应用光凝治疗时还应注意,勿损伤视盘黄斑纤维束,对中心凹附近区域也要慎用。此外,亦有作冷冻治疗者,但效果不如光凝固术。

来源
中华眼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猫抓病-眼部症状 下一篇:钩端螺旋体葡萄膜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