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麻风性葡萄膜炎
麻风性葡萄膜炎
概述

麻风病(leprosy)是由麻风杆菌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多由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在气温高而潮湿的地带发病率较高。主要侵犯皮肤、皮下结缔组织和神经,也可以侵犯眼睛。麻风病眼部表现的发生率世界各国报告有很大差别,在6%~90%之间,它与患者年龄和病程有关,40岁以上和病程10年以上者眼部并发症明显增多。此外还与麻风的类型有明显的关系,瘤型(L型)麻风眼部并发症最多也最严重,其次为结核样型(T型)麻风,界限型(B型)麻风眼部并发症最少且最轻。

麻风病眼部表现有眉毛、睫毛脱落、倒睫、兔眼症,角膜和晶状体混浊,急或慢性葡萄膜炎等,多累及双眼,病变进行很慢。葡萄膜炎以前葡萄膜炎最多见。

麻风杆菌通常大量存在于瘤型麻风病灶,同样,虹膜、睫状体,以及脉络膜和视网膜病灶都可发现麻风杆菌。

病理学

葡萄膜的麻风病灶与身体各处的病灶相似,为肉芽肿性病理变化。病灶(结节)有淋巴细胞、大单核吞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偶见多核白细胞浸润,并可见麻风菌和广泛区域的坏死。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用氨苯砜及其衍化物、利福平全身用药,对早期眼病可有抑制作用,亦有用链霉素结膜下注射而获良效。此外,局部按葡萄膜炎处理原则治疗。

作者
杨柳;古洵清
来源
中华眼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梅毒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下一篇:猫抓病-眼部症状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