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葡萄膜的血液循环及疾病-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葡萄膜的血液循环及疾病-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作者
黎晓新;陈有信
英文缩写
PCV
概述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以内层脉络膜血管网末梢息肉灶扩张、伴或不伴异常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为特征的一种渗出性黄斑病变。近年来研究认为其是一种厚脉络膜谱系疾病。PCV具有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神经上皮脱离等与新生血管性AMD(nAMD)相似的眼底表现。目前认为其本质是一种Ⅰ型CNV,是否是nAMD的一种亚型仍存争议,近年来多学者认为PCV是一种独立于nAMD的疾病。有色人种较白色人种发病率高。

发病机制

PCV被认为是原发的脉络膜循环异常,以脉络膜内层血管网末端动脉瘤样膨大或向外突起为特征,常表现为橘红色的球形息肉状结构。从组织学上看,PCV主要累及从脉络膜大中血管层分出的内层血管。

Kuroiwa曾报道了PCV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标本来源于5例ICGA确诊的PCV患者手术所取。结果显示动脉硬化是PCV患者脉络膜血管的重要病理学改变。另外一个有关组织病理学的报道是Nakashizuka等对5例PCV患者5只眼手术取得的标本进行病理学研究,发现任一标本上都很少见到肉芽组织;另一方面,所有标本都有大量的渗出性改变及渗漏,所有的血管都有透明样变,并有脉络膜毛细血管消失,即使在RPE完好的病例。此组病例还通过免疫组化证实PCV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不同。CD-34作为血管内皮表达的标记物,通过CD-34染色显示了血管内皮的不连续性,透明样变的血管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阴性,平滑肌细胞的断裂及损伤引起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上VEGF抗体阴性。这些组织病理学发现提示脉络膜血管的透明样变,与动脉硬化一样,是PCV的特征性改变。由于组织标本病例较少,尚不能确定是PCV特异性改变还是年龄性变化。

对CNV和PCV的基因研究在已发表文章中仍有争议。我们最近通过meta分析对AMD的CNV和PCV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很多基因与PCV和CNV有共同的联系。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rs10490924(TT:GG,位于ARMS2基因,之前用来识别LOC387715)与CNV之间的合并比值比是4.23(95% CI 3.53~5.06),然而与PCV之间的比值比是5.13,(95% CI 3.40~7.75)(数据尚未发表)。补体因子3(C3)基因中的rs9332739与CNV之间有普遍的联系。此外,补体因子H(CFH,rs1061170,CC:TT)和SERPING1(C1抑制剂,rs2511989,GG:AA)也发现了类似的趋势。已经证实,Kondo等于2008年确定的弹性蛋白基因可以破坏Bruch膜的弹性。他发现一个共同的弹性蛋白基因(ELN)变异与PCV的易感性显著相关。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meta分析,对CNV和PCV危险因素之间的合并比值比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CNV和PCV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吸烟和糖尿病。例如,吸烟和CNV之间的合并比值比为1.82(95% CI 1.22~2.70),而吸烟和PCV之间的合并比值比为1.51(95% CI 1.06~2.16,数据未发表)。糖尿病和CNV之间的合并比值比为1.66(95% CI 1.05~2.63),和PCV之间的合并比值比为1.94(95% CI 1.29~2.92,数据未发表)。然而,高血压和CNV之间的合并比值比为1.02(95% CI 0.77~1.35),而和PCV之间的合并比值比为1.60(95% CI 1.1~2.18,数据未发表)。因此,高血压仅与PCV有关。这与病理结果一致,即PCV病变使血管壁增厚和透明样变,与高血压表现类似。

分类

日本PCV研究小组对PCV进行了分类。该专家小组提出将PCV细分为三类:

1.静止性PCV:息肉状病灶,但没有视网膜下或视网膜内的液体或出血。

2.渗出性PCV:有渗出但无出血,可能包括视网膜感觉层增厚、神经上皮层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及视网膜下脂质渗出。

3.出血性PCV:任何出血,伴或不伴渗出性改变。

临床特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热激光光凝

激光光凝可能有效,特别是对中心凹外的PCV,但需要较频繁的随诊。部分研究对已报道的视力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ICGA指导下的激光光凝成功地稳定并改善了55%~100%眼的视力,但13%~45%的眼睛发生视力减退。与仅对息肉病变光凝相比,整个病变的光凝更有效。

(二)光动力疗法

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的血管封闭作用可使息肉病灶萎缩消退。已证实经过三次以下的PDT治疗后能使息肉样病变完全消退并使渗出吸收,视力下降少于15个ETDRS字母,或在治疗1年以后使80%~100%患者的视力提高。对于初治患者,应治疗ICGA上显示的整个PCV病变(息肉和分支血管网)。

已报道的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的常见并发症是视网膜下出血,PCV复发,分支血管网(BVN)渗漏,及纤维化瘢痕形成。视网膜下出血较常见,可导致玻璃体积血最终预后不佳。病变较大和血管网渗漏是PDT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三)抗VEGF治疗

最近的研究表明,抗VEGF治疗对新生血管性AMD的CNV有效。由于在PCV患者中也观察到VEGF含量增加,因此理论上抗VEGF治疗对PCV也可能有效。结果表明,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有助于减轻黄斑水肿,玻璃体腔内注射雷尼单抗使4/12(33%)眼,贝伐单抗使1/11(9.09%)眼息肉状病变减小,说明单独使用抗VEGF药物对控制息肉样改变是有限的。

(四)联合治疗

EVEREST是一项对PCV患者的多中心、双盲、ICGA指导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患眼采用维替泊芬光动力单一疗法,0.5mg的雷尼单抗单一疗法或两者的联合治疗。联合治疗和PDT单一疗法在第6个月时使息肉完全消退,两者均优于雷尼单抗单一疗法(表3)。联合治疗也有利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的改善(图2)。

图2 EVEREST试验最佳矫正视力较基线的变化(字母数)

表3 EVEREST脉络膜息肉样血管扩张消退率(6个月结果)

注:*代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最近的一个较大型对照病例研究的作者报告称,PDT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的早期最佳矫正视力比仅采用PDT单一治疗好(3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基线变化的均值在两组治疗的差异P=0.0016;12个月时,P=0.048)。联合治疗相比PDT单一疗法,还可降低PDT引起的出血[分别为3/61(4.9%)与15/85(17.6%)],但不影响病变消退和复发。这些试验结果支持将ICGA引导的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不论是否联合雷尼单抗)作为标准首选治疗。随着新的抗VEGF药物的出现,PCV的治疗选择将会更多。

来源
中华眼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948-4
图说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第1版,978-7-117-31451-0
中华眼科学(第3版/上、中、下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葡萄膜的血液循环及疾病-脉络膜血液循环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