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站长统计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英文缩写
CPACG
概述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是亚洲,特别是东亚及东南亚地区主要PACG类型,在我国CPACG占PACG总数的50%以上。发病年龄较APACG早,可早到17岁,31岁以上发病者占94%,30岁以下者占6%,男女比例约为1∶1,其中双眼发病者占85.2%,单眼者占14.8%,其中有仅40%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无任何症状,甚至在偶尔体检中发现严重视功能损害甚至失明,所以它是我国最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发病机制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目前研究发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比较,都存在共同的眼解剖特征,但其房角关闭的临床过程则不同,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笔者研究发现中国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呈多样性及多种机制共存型。西方人的闭角型青光眼发生以瞳孔阻滞为主,中国人存在虹膜附着点靠前、周边虹膜肥厚、睫状体前位等非瞳孔阻滞因素。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比,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央前房深度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略深,相对性瞳孔阻滞强度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有很大一部分病例在周边虹膜切除术解除瞳孔阻滞后,周边前房无明显加深、房角仍狭窄,散瞳或在自然状态下仍可发生房角关闭,所以提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除瞳孔阻滞型外,尚存在其他非瞳孔阻滞因素。由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其临床经过也表现为多样性,其中约有2/3的病例有间歇性小发作病史,而1/3的病例则无任何症状。另外,它们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同,部分病例经周边虹膜切除解除瞳孔阻滞后,阻止了房角进行性关闭,而有较大部分病例采用上述治疗后仍未能控制房角进行性关闭。

类型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般分为虹膜膨隆型、髙褶虹膜构型和髙褶虹膜综合征。

髙褶虹膜构型(plateau iris configuration)睫状体及睫状突位置靠前,虹膜根部短,虹膜根部附着点前移,周边虹膜肥厚,前移睫状突从后方将周边虹膜推向房角。此类患者中央前房不很浅,虹膜平坦,但至房角入口处陡然向后反折,形成窄房角结构。

髙褶虹膜综合征(plateau iris syndrome)具有髙褶虹膜构型解剖基础的非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较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早。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及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随着对CPACG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对本症的处理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针对不同的亚型采取针对性的处理。

1. 早期病例的处理

近几年随着超声生物显微镜技术的应用为CPACG根据发病机制分类提供了手段(见概述),可对不同亚型作出分型诊断。

在无超声生物显微镜的单位也可根据CPACG对治疗前后的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前房形态、房角变化作出分型诊断。

早期瞳孔阻滞性CPACG施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周边前房加深、房角增宽,散瞳条件下无虹膜向房角方向堆积,对周边虹膜切除治疗反应良好,则不需作进一步处理。非瞳孔阻滞性或混合机制性所致CPACG在施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周边前房变化不明显,甚至无变化,房角仍狭窄,散瞳条件下周边虹膜向房角方向堆积,阻塞房角。对这类病例,应再作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使周边虹膜离开房角,增加房角宽度,避免房角进行性的关闭,并需作长期定期随访及房角检查。另外有一些病例对缩瞳剂治疗反应良好,加用缩瞳剂后房角增宽,所以也有学者主张使用低浓度毛果芸香碱或使用瞳孔开大肌拮抗剂—百里胺(Thymoxamine)以预防房角进行性关闭。对于这类用缩瞳剂预防房角进行性关闭的患者的追踪随访更为重要,一方面百里胺的长期疗效尚不确切,另一方面毛果芸香碱有增加眼前段充血,长期使用本身有导致房角进行性关闭或损害的可能,如果一旦出现这些体征应停用上述治疗,选择氩激光虹膜成形术。另外,有一部分早期病例在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周边虹膜仍膨隆,并表现和晶状体前表面一致性膨隆则应考虑有晶状体阻滞的参与,这类患者使用缩瞳剂后有诱发恶性青光眼的可能,应禁用缩瞳剂。对于随访条件差的患者一般更不主张长期使用缩瞳剂预防房角进行性关闭。

2. 进展期病例的处理

分两种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①房角关闭在1/2至3/4象限,眼压在2.67~4.03kPa(20~30mmHg),眼局部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可选择施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并根据前述原则联合或不联合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阻止房角进行性关闭,但可能遗留一定的永久性眼压水平偏高的残余青光眼。对于残余性青光眼可长期眼局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碳酸酐酶抑制剂等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并作长期随访,如果用药后眼压仍不能完全控制,可考虑施行滤过性手术;②房角关闭1/2以上,眼压在4.01kPa(30mmHg)以上,眼局部加用各类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则可选择滤过性手术治疗。

3. 晚期病例的处理

晚期CPACG房角完全关闭,用药下眼压不能控制,必须施行滤过性手术。

作者
王宁利
来源
临床青光眼图谱,第1版,978-7-117-08893-0
中华眼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中华眼科学:中册
上一篇: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下一篇: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