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
王宁利
概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男女两性之比约为1∶4。开始发病可见于30~90岁,40岁以上发病者占90%以上,而80%以上的患者又集中在41~70岁之间。情绪激动、长时间在暗环境工作及近距离阅读、气候变化季节更替都可能导致它的急性发作。瞳孔阻滞是这类青光眼发生的主要机制,也就是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绝大部分为瞳孔阻滞型,但也有少数患者为非瞳孔阻滞型。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激发试验

暗室试验是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筛选、设计的一种激发试验。早期的设计者以患者暗室试验前后的眼压变化作为判断指标,认为眼压升高≥8mmHg者为阳性,采用这种判断方法则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通常只有在房角功能关闭>1/2时眼压才会升高,如果仅根据眼压的变化标准确定试验的阳性和阴性结果,当房角功能关闭范围<1/2时,眼压将不升高或稍微升高,则可能被判为阴性结果,增加了漏诊机会;另一方面,部分患者暗室试验后的眼压升高并非由房角关闭引起,如果单纯以眼压升高为标准,会增加假阳性结果,使诊断的特异性下降,增加误诊率,所以采用这一方法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

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暗室试验结果以眼压升高和房角关闭为阳性判断标准,可使暗室试验的敏感性由31.8%提高到68.2%,同时又避免了仅以眼压升高为标准所致的假阳性结果的产生。有学者应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替代UBM进行暗室激发试验,因为前节OCT操作起来简单、方便、速度更快,同时它不受光照影响,并能够记录暗室条件下房角的动态变化。

诊断要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目的有:①解除瞳孔阻滞。②重新开放房角。③预防视神经进一步的损害。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有以下原则需要遵循: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眼科急诊范围,应争分夺秒地给予恰当处理,以免造成视功能不可挽回的损失。②未经有效而适当的药物治疗前,高眼压状态下切勿匆忙施行手术。否则由于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而带来严重后果。③眼压控制后,切忌突然停药,应逐渐减药,可先停全身用药,如高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以后再停局部用药,例如β受体阻滞剂。④停药后48小时以上、1/2以上房角开放、眼压恢复正常范围者,可选择周边虹膜切除术,虽然用药使高眼压下降,但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且功能小梁开放不到1/2者不必停药,应及时施行滤过手术。⑤对侧眼如果合并浅前房窄角者,应及早行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未行手术之前应滴用缩瞳剂,以免激发其发作。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控制眼压,为激光或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在高眼压状态下[眼压高达6.63kPa(50mmHg)以上],瞳孔括约肌对缩瞳剂反应差,频繁使用缩瞳剂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可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例如胆碱能危象,所以应先选用高渗剂如20%甘露醇,合并糖尿病者可选用同等量异山梨醇,另外可供选用的高渗剂还有50%甘油盐水及尿素等,同时可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眼局部可使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或碳酸酐酶抑制剂控制眼压,在应用上述药物后,眼压降至中等水平时可开始局部使用缩瞳剂,例如不同浓度的毛果芸香碱,开始时半小时一次,使用了3~4次后改为每天四次。

一些作用强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氟磷酸二异丙酯(DFP)、优目缩(Humorsol)及碘磷灵(phospholine iodide),可使眼局部血管扩张,甚至有引起眼压升高的危险,故禁用于本症。除了受体阻滞剂以外,其他肾上腺素降眼压药物,因为具有不同程度的散瞳作用,故对本症慎用。

眼局部炎症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准备行滤过手术的患者更为重要。眼局部或全身并用糖皮质激素及吲哚美辛类药物控制眼局部炎症反应,为手术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除上述治疗外,还应注意辅助治疗,如果患者便秘可给予硫酸镁30g溶于60ml水中口服,既能达到通便作用又有降压作用。患者如果疼痛剧烈,可注射0.5ml吗啡,既可以止痛,又有缩瞳作用,对于开放已闭塞的房角有辅助作用。如果患者烦躁不安而失眠时,可给以苯巴比妥或氯丙嗪使其充分休息,以配合青光眼的治疗。

2.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和前房穿刺术

这两种手术也可作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线治疗。

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避免了周边虹膜永久粘连,也能解除新鲜的周边虹膜前粘连,同时使高眼压和炎症反应对小梁网滤过功能的影响最小化。前房穿刺即刻降低眼压,也就阻止了由于急性眼压增高引起的视神经和小梁网的继发损伤,但前房穿刺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瞳孔阻滞,所以建议前房穿刺后要继续应用降眼压药物直到行周边虹膜切除术为止。同时,前房穿刺术本身也为消除角膜水肿、尽快实施周边虹膜切除术创造了条件。

3.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缓解后,应尽快实施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另外急性发作的对侧眼因为具有与发作眼相似的解剖和生理特征,也需要一并给予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以预防发生急性发作。目前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有取代手术周边虹膜切除的趋势,但在以下情况仍可选择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①房角关闭1/2左右,眼压在正常值上限,如果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可能由于脱落的色素加重残余房角小梁的损害,激光术后眼压升高,这种情况可选择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②激光虹膜穿孔失败或激光孔反复被堵塞。③周边角膜混浊,不利于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④患者由于身体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激光手术(手术方式及操作要点见手术章)。

4.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对于已形成广泛周边虹膜前粘连者,房角粘连关闭超过1/2以上,特别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应选择滤过性手术。由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特殊性例如眼前段狭小的解剖特征,所以不同于其他青光眼,其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甚至恶性青光眼的概率较大。另外,由于急性发作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机会也较多。对于这类青光眼目前常选择的滤过手术方式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即术中巩膜瓣密闭缝合、巩膜可拆除缝线技术及纤维抑制剂联合使用。

由于滤过手术和周边虹膜切除手术相比,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大,所以有一些学者提出房角关闭超过1/2达3/4、眼压超过正常范围,但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可使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患者也可选择周边虹膜切除术,解除瞳孔阻滞,术后按残余青光眼处理,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并严密追踪观察。如果眼压控制良好可长期局部用药控制,如果眼压控制不良则考虑行房角分离或小梁切除手术。

5.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患者,其瞳孔阻滞往往是导致房角关闭的主要原因,因为病程短,房角关闭也大多是黏附性的,小梁网也没有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这类患者在接受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显著加深,房角加宽,整个晶状体虹膜膈后移,房水流出系数增加,降眼压效果显著,术后不需要降眼压药物的辅助治疗就可以取得满意的降眼压效果。但是毕竟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内眼手术,具有相应的风险性,眼科医师不能过分扩大手术的适应证,尤其对摘除透明晶状体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仍有很大的争议性,所以对于采用晶状体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保持谨慎态度。

来源
中华眼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下一篇: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