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钝挫伤性白内障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最早期改变是正对瞳孔区的后囊膜下混浊,进而形成类似于并发性白内障的星形外观或菊花状混浊。混浊可以长期保持稳定,也可缓慢向深部和广度扩展,最后发展成全白内障。值得提出的是,钝挫伤后不一定立即出现混浊性变化,而仅以前后囊下透明区消失为特点,这种状态可一直持续数月乃至数年始形成典型的白内障改变,即所谓延迟性外伤性白内障。在轻症病例,囊下上皮细胞可保持正常活性,随着新纤维的形成,混浊区可被逐渐挤向深层,呈现部分消退的静止状态。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合并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瞳孔后粘连,在严重病例还可出现虹膜膨隆等继发性青光眼表现。有一种情况与外伤有关,即正前方的冲击性外力,可将于瞳孔相对应的虹膜色素印记在晶状体前囊表面,谓之Vossius环。它由虹膜脱落的色素颗粒组成,有时杂有少许红细胞。如不伴有晶状体实质混浊,一般不影响视力。
作者
何守志
来源
中华眼科学(第3版/上、中、下册),第3版,978-7-117-189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