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osterior staphyloma
巩膜葡萄肿(scleral staphyloma)是指巩膜连同葡萄膜一起向外膨出,状如紫黑色的葡萄,由于巩膜的先天缺陷或病理性损害使巩膜纤维束变薄、断裂,被瘢痕组织替代,使眼球壁失去原有的韧性和弹性,在正常眼压或高眼压作用下,巩膜和深层的葡萄膜逐渐向外膨出,在瘢痕组织的背面,只有一层色素上皮覆盖。根据膨出的部位分为部分巩膜葡萄肿和全巩膜葡萄肿。后巩膜葡萄肿是指发生在后极部的巩膜葡萄肿,常见于高度近视患者。
巩膜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纤维结缔组织,因而肿瘤性疾病很少见,但可发生各种退行性变,巩膜的纤维束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过此极限,巩膜纤维束受到破坏,就会发生物理性或退行性变。高度近视患眼由于眼轴变长,导致巩膜变薄,后极部向外扩张、延伸,形成后巩膜葡萄肿。
1.视力检查 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水平。
2.屈光度检查 屈光度检查示近视度数达-6.00D以上。
3.眼底检查 可见后极部球形凹陷,边缘呈陡峭斜坡状,视网膜血管在后葡萄肿边缘处弯曲爬行,病灶区的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暴露出部分白色巩膜,夹杂色素沉着,病灶区可见裸露的脉络膜大中血管走行(图1)。
图1 后巩膜葡萄肿
4.FFA早期可见病灶区脉络膜萎缩呈弱荧光,晚期因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遮蔽效应减弱,且巩膜染色,而呈现高荧光,ICGA因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而呈低荧光(图2)。
图2 后巩膜葡萄肿FFA、ICGA
5.眼科B超通过不同角度的探测,可对巩膜后葡萄肿形态、位置进行很好的观察(图3)。有学者通过眼科B超研究发现,后巩膜葡萄肿形态多样,有锥形、方形、楔形、弧形等,可位于后极部或视盘周围,最常见的是锥形后巩膜葡萄肿,多位于后极部,且在该区域的后巩膜葡萄肿与眼轴长度变化无关;楔形后巩膜葡萄肿以横形为主,均位于视盘和后极部,且随眼轴延长而加长;双眼患者绝大部分形态、位置相同。
图3 后巩膜葡萄肿B超
6.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性、非创伤性的活体生物组织结构成像技术。它能清晰显示视网膜不同层次的结构并能对视网膜的细微结构进行客观、定量的测量和分析。利用OCT的高分辨性观察后巩膜葡萄肿的特征性表现,可见相应后极部RPE/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变薄伴不同程度凹陷,上方的神经上皮层有不同程度变薄,可见深层脉络膜大血管组织反射(图4)。
图4 后巩膜葡萄肿伴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OCT
有文献报道,在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眼中,常可见到视网膜神经上皮劈裂和脱离共存。对于严重后巩膜葡萄中的高度近视患眼,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