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角膜移植和翼状胬肉手术源性角膜损伤
角膜移植和翼状胬肉手术源性角膜损伤
概述

角膜缘干细胞在维持眼表结构的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围绕角膜开展的一些手术操作有可能损伤正常的角膜缘干细胞,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翼状胬肉手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可减少复发率,但同时也会损伤角膜缘干细胞和上皮细胞。有报道指出,翼状胬肉手术中使用丝裂霉素后,部分患者角膜上皮缺损区持续不愈或愈合延迟,甚至形成角膜溃疡。手术区相邻的角膜上皮也出现浅层点状角膜病变以及角膜结晶样改变。此外,手术中过分烧灼角膜缘区止血以及刮除,都可损害角膜缘干细胞的功能。

角膜化学伤或热烧伤所致的角膜病变,如果角膜缘受损小于1/2周以下,角膜未形成溃疡,此时切忌行角膜缘清创,损害残存的角膜缘细胞,使病程恶化。应该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自体血清、上皮生长因子等药物促进创伤修复。必要时上药后,双眼绷带包扎。经上述处理,角膜仍不能上皮化,可考虑做羊膜遮盖术。

角膜移植手术中切断了角膜神经,使植片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无神经支配状态,角膜敏感性下降,角膜神经再生的速度是每个月0.029mm,因此中央植片敏感性最早要在18个月方能恢复,最长恢复时间有报道为32年,某些病例一直不能恢复。角膜敏感性下降,会导致手术源性干眼的发生。

作者
袁进;陈家祺
来源
中华眼科学(第3版/上、中、下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手术源性干眼 下一篇:白内障手术源性角膜损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