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

中文别名 :经典型GCD;Ⅰ型Groenouw角膜营养不良

英文缩写
GCD
概述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GCD)Ⅰ型,也称经典型GCD、Ⅰ型Groenouw角膜营养不良,MIM编号121900。

病因学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为97%。经遗传连锁分析,已知本病是位于第5号染色体长臂5q31上的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GFBI)(BIGH3)的产物,命名角膜上皮素(kerato-epithelin,KE)者,发生错义突变(R555W)所致。可能因此使角膜上皮细胞不能正常合成或加工其生物细胞膜,以致上皮细胞基底膜功能缺欠,使异常形成的沉着物在基质浅层沉着。

病理学

光镜下可见角膜实质浅层或上皮下,出现一种着色深、嗜酸性杆状或梯形透明质沉着物。用Masson三重染色,沉着物呈亮红色;上皮细胞层、Descemet膜与内皮细胞层未受侵犯。电镜下,可见出现在实质浅层或上皮下的沉着物,为不规则的杆状(100~150μm宽)的高电子密度结构。其四周绕以管状微丝(8~10nm直径)。组织化学法证明此沉着物可能是一种非胶原性纤丝蛋白,含有酪氨酸、色氨酸、精氨酸及含硫氨基酸。此外,沉着物中还有磷脂存在。免疫组织学染色证明对微丝蛋白抗体呈阳性反应。角膜共焦镜检查:浅基质层内可见边界清晰的高反光斑片样或团块状沉积物,周围基质及基质细胞正常,不伴炎症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早期无症状,视力好无须治疗。晚期当病灶融合出现较大面积混浊影响视力时,可行穿透或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一般效果较好。但有报告板层移植后半年至1年,层间有病灶复发,且复发后预后更差。

作者
吴静安;晏晓明
来源
中华眼科学(上、中、下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Meretoja型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下一篇: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Ⅱ型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