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非典型分支杆菌性角膜炎
非典型分支杆菌性角膜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typical mycobacteria keratitis

作者
孙秉基;贺燚
概述

非典型分支杆菌性角膜炎(atypical mycobacteria keratitis)为革兰阴性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典型的机会感染,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倾向。

病因学

致病菌:非典型分支杆菌又称非结核性分支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是指人型、牛型结核杆菌与麻风杆菌以外的分支杆菌,该类细菌因抗酸性染色阳性,故又称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引起角膜感染的非典型分支杆菌有偶发分支杆菌(M. fortuitum)及龟分支杆菌(M. chelonei)两种。

龟分支杆菌感染90%是眼部手术后(如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角膜移植、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等)引起。近来还有AIDS、重症免疫功能低下引起本病的报告。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偶发分支杆菌性角膜炎应首选1%阿米卡星滴眼液频繁滴眼,口服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或口服磺胺类药物。

2.龟分支杆菌性角膜炎首选头孢西丁、红霉素及妥布霉素进行治疗。

3.特别注意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局部应用可加重病情,要慎用。此外,还应警惕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滴眼,有发生本病的可能性。

4.重症病例可采用手术清创术,晚期大多需要进行角膜移植。

来源
中华眼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链球菌性角膜炎 下一篇:变形杆菌性角膜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