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
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seudomonas keratitis

概述

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pseudomonas keratitis)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急性化脓性角膜炎,具有典型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的环形脓疡的体征,常在极短时间内席卷整个角膜而导致毁灭性的破坏,后果十分严重。一经发生,必须立即抢救。

病因学

1.致病菌

(1)铜绿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革兰阴性杆菌,大小为(0.5~1.0)μm ×(1.5~3.0)μm的直或微弯杆菌,有产生色素的性能,引起蓝绿色脓性分泌物。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和水中,亦可寄生于正常人皮肤和结膜囊,有时还可存在于污染的滴眼液中,如荧光素、丁卡因、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等。有时甚至可在一般抗生素滴眼液(如磺胺类)中存活。

(2)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菌细胞壁脂多糖)和外毒素(弹力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及外毒素A)。实验证明,动物实验接种后,迅速在角膜繁殖,放出毒素和酶,并同时引起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导致角膜组织溶解及坏死。

2.危险因素

铜绿假单胞菌毒性很强,但侵袭力很弱,只有在角膜上皮损伤时才能侵犯角膜组织引起感染,最常见的发病危险因素有:

(1)角膜异物剔除后,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损伤(如角膜炎、角膜软化、角膜化学烧伤及热烧伤、暴露性角膜炎等)。

(2)佩戴角膜接触镜时间过长,或使用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清洁液或消毒液。

(3)使用被污染的眼药水和手术器械。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局部治疗首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频繁滴眼,也可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类抗生素(头孢甲肟、头孢磺啶、头孢哌酮)频繁或交替滴眼。白天每30~60分钟1次滴眼。晚上改用氧氟沙星眼膏或磺苄西林眼膏每3~4小时1次涂眼。

2.重症患者可采用结膜下注射或全身用药。待获得药敏试验的结果后,应及时修正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或抗菌药进行治疗。

3.在大量有效抗生素控制炎症的情况下,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瘢痕形成。口服泼尼松10mg,每日3次或地塞米松15mg加入抗生素及葡萄糖中静脉点滴。但溃疡未愈合,荧光素染色阳性时局部忌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4.其他治疗

可用1%阿托品散瞳,用胶原酶抑制剂,大量维生素和对症治疗。病情重者在药物治疗24~48小时后,有条件则彻底清除病灶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每天结膜下注射敏感抗生素可缩短疗程,挽救眼球。后遗角膜白斑者,则作穿透性角膜移植。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孙秉基;贺燚
来源
中华眼科学(第3版/上、中、下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下一篇:莫拉菌性角膜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