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药物毒性结膜病变
药物毒性结膜病变
作者
吕岚;张文华
概述

目前临床上各种眼局部用药种类繁多,长期使用眼药水会引起药物毒性结膜炎和角膜炎,常见使用抗生素、抗病毒以及抗青光眼之类的药物一个月以上的患者,药物直接引起的化学反应或其分解产物或其中的防腐剂均可引起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导致或加重角结膜炎,轻者表现为眼部不适,结膜乳头和滤泡增生,伴有少量分泌物,角膜上皮粗糙,糜烂,浅层点状浸润,重者甚至可出现角膜溃疡,前房积脓以及结膜瘢痕等,所以充分认识眼局部用药可能造成的角结膜病变对于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常引起药物毒性角结膜病变的药物

(一)抗病毒药

最常引起药物毒性角结膜病变的抗病毒药是碘苷(IDU)、阿糖腺苷、三氟胸苷,阿昔洛韦以及更昔洛韦等。其中IDU的眼部刺激最为明显,在治疗过程中引起点状角膜病变、角膜上皮水肿、角膜上皮糜烂和假树枝状角膜病变者的情况也并非少见,过度使用IDU可引起持续的上皮缺损或溃疡,致使病情持续不愈或恶化。阿糖腺苷和三氟胸苷也可引起点状角膜炎或角膜上皮糜烂,但较IDU为轻。此外,IDU还可导致滤泡性结膜炎,偶尔还可引起结膜瘢痕和泪小点闭锁,形成假性沙眼综合征。

(二)抗青光眼药物

1.缩瞳剂毛果芸香碱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青光眼药物之一,常引起眼部刺激感,可能与药物的毒性分解产物有关;毛果芸香碱还可引起滤泡性结膜炎,也是导致药物性瘢痕性类天疱疮的药物之一。

2.拟肾上腺素药物目前应用最广的是α2受体激动药,如溴莫尼定滴眼液,眼部充血,烧灼感及刺痛感,异物感,结膜滤泡,眼部过敏反应以及眼部瘙痒。

地匹福林是肾上腺素的衍生物,由于其药物浓度较肾上腺素低,因而眼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肾上腺素低,也可发生眼部刺激感,滤泡性结膜炎。

3.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噻吗洛尔是最常用的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眼部刺激感,还可引起点状角膜炎、角膜上皮糜烂,甚至假树枝状角膜炎,此外噻吗洛尔还可导致角膜知觉减退和泪液分泌量减少;严重者可发生瘢痕性类天疱疮。

(三)抗细菌药物和抗真菌药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中以妥布霉素最为常用且眼部刺激性最小,但应用后仍可能出现结膜充血、水肿;应用此类药物应注意全身毒副作用,尤其是耳毒性和肾毒性。

2.磺胺药易产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导致眼表广泛损害、上皮角化、睑球粘连。

3.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其毒性反应比较少,这类药物中以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对角膜上皮毒性最大,长期应用可有眼部刺激感及结膜充血水肿等。

4.两性霉素B虽然没有商品化的两性霉素B滴眼剂,但临床中也经常以静脉制剂自行配制0.1%~0.5%的滴眼剂,两性霉素B对角膜上皮有一定毒性,导致角膜上皮病变;用药后也可出现轻度刺激感,结膜下注射可导致结膜组织永久性变黄和结膜结节。

5.那他霉素是广谱抗真菌抗生素,局部用药毒性较低,偶有眼部刺激感,结膜充血等。

(四)表面麻醉药

表面麻醉药多有明显的刺激性,点药时有眼部刺痛,且由于点药后感觉减退、瞬目减少,角膜上皮出现干燥的混浊斑;反复使用或滥用局部麻醉药可产生一系列严重的角膜损伤,角膜上皮缺损多呈圆形,缺损区边缘的上皮比较隆起;基质也可出现水肿和浸润,浸润可呈环形,可因此被误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严重者可出现角膜溶解。除角膜病变外,患者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畏光,甚至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等。

(五)防腐剂

几乎所有的滴眼剂中均有被视为安全浓度的防腐剂,有些药物中可能还含有抗氧化剂,它们一般都有较好的耐受性,不产生明显的眼部刺激。防腐剂对眼的损害主要是由防腐剂失效或不合格造成滴眼液污染而对眼表造成的损害以及防腐剂成分的过敏和其对眼表的毒害。但长期频繁的使用可导致结膜充血、点状角膜上皮病变、滤泡性结膜炎,有些防腐剂还可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结膜炎等。防腐剂的作用机制包括:使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变性、沉淀和凝固;与病原微生物的酶系统结合并干扰其代谢过程;降低表面张力,增加菌体胞质膜的通透性,导致菌体成分外溢。

(六)其他因素

包括给药途径,药物的联合使用,用药时间等。正确的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非常重要。同类药物的联合疗效不一定好,有时会出现拮抗而且增加药物的毒性。

药物毒性角结膜病变常见的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药物毒性角结膜病变与药物过敏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药物毒性角结膜病变的治疗

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临床上由于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将已出现的药物毒性角结膜病变误认为是原有角结膜疾病的延续或加重,而继续用药或再加用其他药物,致使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因此,对于治疗后无改善甚至加重的眼部刺激感和结膜炎症,要考虑到药物毒性作用的可能,要停用该药,通常停药后2~6周症状和体征改善。如确实不能停药者,可酌情换用无防腐剂成分的同类药物,消除可能的防腐剂的致病因素,或改为全身用药,局部停药后可应用无防腐剂的润滑剂,部分患者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者环孢素A改善症状,对于发生上皮缺损的患者,可包扎眼部,必要时可行睑缘缝合术,对于上皮缺损、角膜变薄者,可进行结膜瓣遮盖,濒于穿孔者可行角膜移植术。

来源
中华眼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酒渣鼻性角膜炎 下一篇:干眼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