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白喉性结膜炎
白喉性结膜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diphtheritic conjunctivitis

中文别名 :膜性结膜炎

作者
吕岚;张文华
英文别名
membranous conjunctivitis
概述

白喉性结膜炎即膜性结膜炎(membranous conjunctivitis),为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特点是睑结膜表面有一层不易剥脱的灰白色膜样渗出物,多同时伴有鼻咽部白喉、发热及其他全身中毒症状。由于白喉疫苗的广泛接种,目前本病在我国已极为少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

白喉杆菌为革兰阳性细菌,因细菌侵袭力弱,一般不侵入深部组织和引起菌血症。白喉杆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白喉外毒素,毒性强烈,可破坏细胞的蛋白合成,使局部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血管扩张,引起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并与坏死细胞、白细胞、细菌等凝固成纤维蛋白膜。外毒素同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首先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若单眼发病,应戴透明眼罩避免感染健眼。

1.全身治疗

主要包括抗毒素治疗和抗生素治疗。白喉抗毒素可以中和局部病灶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已和组织细胞结合的毒素不能中和,故应及早应用,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剂量。青霉素G可抑制白喉杆菌生长,和抗毒素合用,可缩短病程,剂量为40万~80万单位,每日2次,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同时对症治疗各种全身中毒症状。

2.局部治疗

冲洗结膜囊,除去分泌物,局部频繁滴用10万U/ml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其他广谱抗菌药物滴眼液,同时给予大量抗生素眼膏,以保护角膜,预防睑球粘连,并发角膜溃疡时应按角膜溃疡治疗。

来源
中华眼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中华眼科学(上、中、下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淋球菌性结膜炎 下一篇:伪膜性结膜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