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otomycosis
作者
汪吉宝
概述
外耳道真菌病(otomycosis)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引起外耳道的炎性病变。
病因学
多数认为,真菌感染是直接致病因素。亦有认为真菌仅属继发感染或寄生,甚至对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出的各种真菌,也认为难以估计其临床意义。从病变外耳道内分离出的真菌种类繁多,主要有曲菌(黑曲菌、黄曲菌、熏烟色曲菌、土曲菌等),占80%~90%;其他较多的为青霉菌、帚霉菌、毛霉菌、根霉菌及念珠菌等,致病性皮肤癣菌(如紫色毛霉菌等)少见。合并感染的细菌中,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本病的诱发因素为:①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增加,对真菌的生长繁殖有利;②耵聍有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耵聍缺乏,有利于真菌的繁殖;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易合并真菌感染,其中部分可能与耳内长期滴用广谱抗生素溶液有关;④挖耳造成的耳外伤。
检查
分泌物涂片、真菌培养。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以局部治疗为主。清除外耳道内污物,保持外耳道干燥。局部应用广谱抗真菌药,病情严重者选择静脉抗真菌药物治疗。
来源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978-7-117-09353-8
北京儿童医院诊疗常规——耳鼻喉科诊疗常规(第2版),第2版,978-7-117-226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