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别名 :鹅口疮
本病是由白色念珠菌(candidia albicans)在口腔大量繁殖而引起的黏膜损害。病变位于口腔和咽部黏膜者,因病损部位被一层白色假膜所覆盖,一般称为鹅口疮(thrush)。病变位于口角,舌及唇部者,分别称为念珠菌性口角炎(candidal perleche),念珠菌性舌炎(candidal glossitis)和念珠菌性唇炎(candidal cheilitis)。
念珠菌属酵母菌,其孢子如串珠样相互连接,故而得名。白色念珠菌是念珠菌中最常见者,又称白色假丝酵母,属条件致病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水果,食品中,也可从正常人的口腔黏膜、皮肤、指甲、胃肠道、阴道、肛门及粪便中分离出来。
在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环境平衡失调,菌群失衡;身体虚弱的老年人,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或各种晚期恶性肿瘤,以及维生素A、核黄素缺乏者,不适宜的牙托,口腔卫生不良,皮肤外伤、浸渍等均有利于念珠菌的繁殖。新生儿口腔pH低,对白色念珠菌的繁殖有利。新生儿鹅口疮常与母亲的阴道白色念珠菌感染同时存在,可能系产道感染所致。
除口腔和咽部黏膜外,几乎全身所有的器官也可受到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如皮肤损害,甲沟炎、甲床炎、阴道炎、肛周炎、龟头炎,以及胃肠道、鼻、鼻窦、喉、气管、支气管、泌尿系统、心内膜的念珠菌病,严重者可致脑膜炎,或经损伤的黏膜、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而死亡,此时,在血液中可找到念珠菌的孢子。
1.局部治疗
(1)用1%过氧化氢溶液或朵贝儿液或10%碘化钾溶液含漱,后者疗效较佳。
(2)局部用1%甲紫或5%硼砂甘油涂抹,2次/d。病情较顽固者,可用2%~3%两性霉素B水剂涂抹。
2.全身治疗
(1)增强机体抵抗力,可给予大量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品。
(2)新生儿待体内各种菌群平衡生长后,一般可自愈。
(3)病损较顽固者,可服用酮康唑0.2g,2次/d;或氟霉唑首日0.2g/d,以后0.1g/d,持续2~3周。病情严重者,用两性霉素B)。
1.积极治疗孕妇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如产前6日口服克霉唑30~60mg/kg,3次/d,新生儿口腔念珠菌病则可大为减少。
2.注意口腔卫生,修整不适合的牙托。
3.注意饮食卫生,摄入足量的核黄素和维生素A。
4.加强卫生宣教,严禁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