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fungal rhino-sinusitis
中文别名 :霉菌性鼻-鼻窦炎
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nal rhino-sinusitis,FRS)过去也称为霉菌性鼻-鼻窦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鼻及鼻窦的疾病,又称鼻-鼻窦真菌病。传统观点认为,FRS多在机体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接受放射治疗等情况下发生,也可在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烧伤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然而近年来发现,在健康个体体检和免疫力正常的人群中亦发现FRS。
近20年来,FRS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这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环境污染有关,与国民健康意识提高以及细菌学、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医学技术的进步有关,使其成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较常见的致病真菌是曲霉菌、念珠菌、Seeber鼻孢子菌、毛霉菌等。曲霉菌为条件致病菌,属于子囊菌类真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鼻腔鼻窦抵御侵袭能力降低时致病。致病的曲霉菌主要有烟色曲霉菌和黑色曲霉菌,以前者最常见,亦可两种或两种以上曲霉菌混合感染。曲霉菌感染与职业有关,较多见于家禽饲养员、园艺工、粮仓管理员、农民、酿造业工人等。毛霉菌致病虽较少见,但鼻脑毛霉菌病,死亡率高。
FRS的治疗原则:一是首选手术治疗,IFRS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二是药物治疗,IFRS手术后需抗真菌治疗,AFRS术后需糖皮质激素治疗。
1.手术治疗
NFRS可行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内病变,建立鼻窦宽敞永久性引流,保留鼻窦黏膜和骨壁。IFRS则应行鼻窦清创术,根据病变范围选择传统术式或鼻内镜手术。广泛彻底清除鼻腔和鼻窦内病变组织外,广泛切除受累的鼻窦黏膜和骨壁,确保术腔的充分引流。
2.药物治疗
FB术后一般不需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AFRS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目前多采用围手术期口服强的松或鼻内用人工合成长效糖皮质激素喷雾。长期口服强的松时应注意并发症。IFRS必须用抗真菌药物,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为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和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FRS首选广谱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对AIFRS者静脉点滴,可获得良好的控制,但副作用较大。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对曲霉菌敏感,副作用较小。术后应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灌洗术腔,对控制复发有一定的作用。
3.其他治疗
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全身状况。对IFRS可用高压氧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