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颞骨骨折
颞骨骨折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fracture of temporal bone

作者
郭长凯;王璁
概述

颞骨骨折(fracture of temporal bone)主要由车祸、坠跌、外伤打击等引起,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颅脑外伤的一部分出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及胸、腹部等器官组织损伤,以致在造成局部损害的同时常常出现呼吸和循环等生命要害系统受损的表现。因此,要先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积极治疗颅内病变,在全身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再考虑颞骨骨折局部病变的治疗。

类型

1.纵形骨折(longitudinal fracture)

最常见,占70%~80%,多由颞部和顶部受到撞击所致。骨折线与岩部长轴平行,常起自颞骨鳞部,通过外耳道后壁、鼓室天盖,沿颈动脉管到颅中窝底的棘孔或破裂孔附近。因骨折线多从骨迷路前方或外侧穿过,故极少伤及内耳。常伴有中耳结构受损。可表现为耳出血、传导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损失。约20%的病例发生面瘫,多可逐渐恢复。如有脑膜破裂,则有脑脊液漏。纵形骨折可两侧同时发生。偶可累及颞下颌关节。

2.横形骨折(transverse fracture)

较少见,约占20%,主要由枕部受到暴力所致。骨折线与岩骨长轴垂直,常起自颅后窝的枕骨大孔,横过岩锥到达颅中窝。有的经过舌下神经孔及岩部的管孔(如颈静脉孔),个别可经内耳道和迷路到破裂孔或棘孔附近。因其骨折线可通过内耳道或骨迷路,可将鼓室内壁、前庭窗、蜗窗折裂,故常有耳蜗、前庭及面神经受损症状。面瘫发生率约占50%,且不易自行恢复。

3.混合型骨折(mixed fracture)

更少见,常由于颅骨多发性骨折,可同时发生颞骨纵形与横形骨折线,引起鼓室、迷路骨折(tympano labyrinthine fracture),出现中耳与内耳症状。

4.岩尖骨折(petrous apex fracture)

极少见,可损伤第Ⅱ~Ⅵ对脑神经,发生弱视、眼裂变小、上睑下垂、瞳孔扩大、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斜视等眼部症状以及三叉神经痛或面部感觉障碍。岩尖骨折可损伤颈内动脉,导致致命性大出血。岩尖骨折应与脑干损伤及脑疝鉴别。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泪液分泌试验阴性、镫骨肌声反射引不出、味觉试验阳性的检查结果提示面神经损伤的部位位于岩浅大神经和镫骨肌支之间,面瘫Ⅳ级表明神经受损主要为骨折压迫水肿,此时可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但若周围性面瘫进行性加重,在应用大剂量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的同时,如颞骨CT发现有明显骨折线,需要尽早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首先,治疗全身症状,维持呼吸、循环功能,控制出血和休克,注意静脉补液和输血。其次,严格防止感染,注意耳部消毒,在全身情况许可下,清除耳道积血或污物,全身使用抗菌药物,防止颅内和迷路化脓性并发症。有脑脊液漏者,严禁外耳道填塞,仅于外耳道口放置消毒棉球,若病情许可,采取头高位或者半卧位,多数脑脊液漏可自行停止,如超过7~14d仍未减少或停止,可经耳部径路采用颞肌或筋膜覆盖硬脑膜缺损处,以控制脑脊液漏。混合性听力损失及可疑听骨链移位患者行相应对症治疗。最后,待病情稳定后可行手术治疗。

颞骨创伤后期,即全身情况康复后的主要治疗是整复听骨链、鼓膜修补和面神经手术。

1.面神经手术

面瘫(尤其完全性面瘫)是在骨折后立即发生者,自然恢复的机会较少,应在全身情况许可下尽早行面神经探查术。手术中可根据神经受损情况,进行减压或修复。如果是迟发性的面瘫,尤其是不全面瘫者,或面瘫逐渐减轻者,则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但是如果面神经功能持续减退就需要尽早手术。

2.中耳听力重建手术

按鼓室成形术的原则进行重建。该患者伤后立即出现面瘫,且进行性加重,考虑与骨折压迫及中耳积液压迫等综合因素有关。因其为不完全性面瘫,给予全身激素、神经营养剂等保守治疗1周后行面神经减压手术治疗,见中耳腔内为积血,锤砧关节脱位,无脑脊液耳漏或鼻漏,术中同时行听骨链重建术。术后1周出院,面瘫逐渐减轻,术后1个月面瘫HB分级Ⅱ级,术后2个月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听力提高。

来源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第2版,978-7-117-29386-0
上一篇:乳突外伤 下一篇:外伤性脑脊液耳漏或耳鼻漏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