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插管麻醉术(endotracheal anesthesia)因为具有有利于术中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控制麻醉深度,从而大大减少全麻手术死亡率等诸多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但是,气管内插管麻醉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尤其是喉、气管、支气管的并发症也屡见不鲜。例如喉水肿,喉黏膜的擦伤、出血,溃疡或血肿形成,声带撕裂伤,喉软骨膜炎,喉部肉芽肿或息肉形成,环杓关节脱位或固定,环杓关节炎,神经麻痹,杓状软骨间切迹瘢痕形成,气管瘢痕性狭窄,气管炎,膜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甚至可发生气管破裂。国内有人报道,在1357次接受气管内麻醉术的病例中,有83例出现并发症,占6.1%,其中大多为喉及下呼吸道并发症。虽然随着气管内插管操作技巧的熟练和气管内插管麻醉术经验的积累,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减少至最低,但该类并发症仍不容忽视。以下重点介绍气管内插管麻醉术后,喉、气管、支气管的几种并发症。其他诸如涉及循环系统等气管插管术中和拔管时的并发症及意外,可参阅本书中其他有关章节。
1.导管过粗或操作粗暴,或因插管困难而多次反复试插,致喉黏膜机械性损伤。
2.病儿原有上呼吸道感染,或不久前曾患上呼吸道感染。
3.导管消毒不严而带菌。
4.导管灭菌消毒剂(如新洁尔灭,戊二醛等)未冲干净,致喉腔黏膜产生化学损伤性炎症而水肿。
5.插管后,麻醉深度不够,患儿多次出现剧烈呛咳,呕吐;或颈部手术时牵引气管太频繁,使导管与气管和喉部黏膜不断摩擦,也可导致水肿。
6.长时间插管,少数可因过敏或输生理盐水过量引起。
(一)插管后喉炎
气管内插管麻醉术后喉炎(laryngitis)的发生常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喉镜或气管插管对喉部的机械性损伤;②某些化合物的刺激。损伤部位可局限于声带,亦可累及整个喉前庭及室带。术后声嘶、喉部发紧和不适为其主要症状。检查时常可发现喉部黏膜充血、淤血、水肿或黏膜下出血。女性较男性多见,乃因女性声门后的黏膜较男性的薄。该病常可自行恢复,勿需特殊治疗。亦可行雾化吸入、理疗及其他对症处理。
(二)喉水肿
喉水肿(edema of the larynx)一般在拔管后24小时内出现,但多在拔管后2~3小时逐渐发生,也可在拔管后立即发生。常发生于儿童,以婴幼儿为多见,偶可见于成人。因为婴幼儿喉部黏膜下组织疏松,血管及淋巴管较丰富,故插管时容易受损伤而致水肿。
水肿主要发生于声门裂及声门下腔。在新生儿,喉黏膜水肿厚达1mm时,喉的横断面积可缩小65%,即会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而成人此时仅有轻度声嘶,故临床上对婴幼儿喉水肿尤须重视。此外,喉水肿或声门下水肿引起喉阻塞,通气阻力明显增大,导致缺氧及CO2蓄积,加上通气气流剧增,更促使声带水肿。
关键在于及时判断病情,早期给予及时的治疗。治疗措施包括镇静、给氧、消除喉水肿和预防感染等。肌注安定0.2mg/kg或异丙嗪1mg/kg,可使患儿镇静,减少耗氧量以降低通气流速。局部可用雾化吸入,亦可用地塞米松5mg或麻黄碱30mg,加注射用水5~10ml之溶液做咽喉喷雾,每次0.5ml,每小时喷一次。或用上液做超声雾化吸入。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2~0.4mg/kg,再适当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严重喉阻塞需考虑做气管切开,不宜犹豫而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