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由锐器伤(如刎颈)或巨大破坏力(如枪伤、炸伤等)引起。因咽喉邻近颈部大血管,患者常以大出血、休克、呼吸困难等危重状况就诊。
首先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等。严重的咽喉开放性外伤,可见唾液从伤口流出。通过伤口,常可见咽壁及喉内组织,颈部大血管及神经束暴露于伤口之中。对此类患者的抢救和检查必须迅速而慎重,检查前应准备好良好的照明设备及止血、抢救措施,如无充分准备,不能贸然取出伤口内的凝血块或异物,也不宜用探针探查伤口,以免引起大出血。颈部大动脉外伤,多在现场死亡,能来院者出血多已自行停止,处于渗血状态,此时可由渗血部位、失血性休克及搏动性血肿做出初步诊断;大静脉外伤,常在颈部及胸部早期出现淤斑。
对开放性咽喉外伤患者,应立即迅速进行抢救。按一般外科原则处理休克、出血和窒息。并随时准备施行气管切开术。
1.出血的处理
颈部外伤时的大出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危险性如下:①出血急而量多,引起失血性休克;②有引起脑缺血或气栓形成的危险;③伤口与咽喉相通,易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继发性大出血,多因伤口感染、异物穿破血管或一时性血压升高所致,常可造成死亡。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大出血,如处理不当,除可发生生命危险外,还可引起动脉性血肿、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等并发症。颈部大出血的处理方法如下:
(1)直接压迫出血区是临时控制出血的最佳方法。可将纱布直接压迫或填塞伤口。颈部不能施行环行绷带包扎,以免影响脑部血液供应。为防止因填塞物压迫或血液流入气道而引起窒息,可先行气管切开术,并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套管。
(2)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行颈部血管探查术。对小的动静脉可钳夹、结扎止血。对颈静脉破裂者,应及时压迫封闭静脉裂口,防止形成气栓,然后向下扩大皮肤切口,血管结扎。颈总动脉、颈内或颈外动脉受伤时,患者就医的机会不大。如果有机会,立即用手指压迫大血管处止血,同时大量输血、输液,赢得时间进行血管的修补(人工血管)、结扎。
2.呼吸困难的处理
喉外伤时,因喉软骨骨折、黏膜水肿、血肿、双侧声带麻痹甚至喉气管离断;组织移位,血块或分泌物或异物进入喉、气管;颈部皮下气肿、血肿压迫等均可导致吸入性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建立安全、有效的呼吸通道(包括气管切开、环甲膜切开、气管插管等)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1)患者取侧卧位,吸除咽喉、气管内分泌物、血块、异物等,给氧。
(2)在正规气管切开术施行前,若因抢救需要,可行环甲膜穿刺、气管插管。
(3)若合并气胸、纵隔气肿,请胸外科协助处理。
3.休克的处理
多为失血性休克。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扩容治疗,并注意保暖、平卧、头低位等。
4.营养供给
咽部开放性外伤能否顺利愈合,与能否保证充分营养和防止伤口感染密切相关。一般应放置鼻胃管,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流食。
5.伤口初期处理
(1)对咽喉浅表外伤,颈部软组织损伤较小而又无感染者,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反复冲洗伤口后,清创并行初期缝合。必要时放置负压引流,48小时后拔除。
(2)对有感染可疑的病例,则须切除全部失去活力的组织,使深部组织充分暴露,5~7天后再行延期缝合。
(3)对咽喉本身外伤的处理,不宜随意进行清创术。咽瘘应严密缝合;喉部应尽可能恢复原有解剖结构,缝合后须放置喉模。
6.异物的处理
应充分考虑异物与大血管、重要神经、器官的关系后,制定手术方案。
术后处理
1.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制动,减少头颈部活动。
2.对有咽部贯通伤者,应禁食。
3.应用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4.对喉外伤患者已行气管切开者,拔管时间不能太早;应观察有无喉狭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