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额窦骨折
额窦骨折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fracture of frontalsinus

概述

额窦骨折(fracture of frontal sinus)战时多为枪弹或弹片等的贯通伤,平时多为钝器伤,常发生于车祸、跌伤、打击、踢伤等。额窦因其位置浅,多与颌面部或鼻部外伤同时发生。额窦骨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前壁单纯性线状骨折;②前壁塌陷性骨折;③合并后壁骨折,后壁骨折常伴有脑膜撕裂,可出现脑脊液鼻漏。即使后壁的骨折缝比较小,也可有脑膜损伤或颅内血肿。凡额窦后壁有明显骨折者,均应高度警惕颅脑损伤和/或颅内感染的可能,审慎处理。X线片检查(Cald well位亦称鼻额位,头部侧位及体层摄影)有助诊断。面颅部外伤后,眶上有轻度肿胀、麻木、捻发感或皮下气肿,应考虑存在额窦骨折。但有时前壁的凹陷性骨折,X线片常显示不出,故应注意临床检查,甚至需要手术检查方能证实。有开放性创口,如额面部有严重肿胀时,不易显出骨折,应仔细触查,有否骨折凹陷边缘或局部明显压痛点,即使额窦前壁骨折诊断明确,仍需拍摄X线片,包括正位及侧位。同时观察后壁有无变化。额窦后壁骨折一般诊断较难,侧位体层X线片为后壁骨折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准确度在90%以上。并发脑脊液鼻漏者,可见颅前窝或眼眶内有积气。CT不仅对骨折诊断有助,且对合并颅内血肿如硬膜下血肿可助诊断。

病因学

多为高速撞击伤,主要致伤原因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

额窦骨折的病因学因研究病例数量、性别、年龄以及患者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而明显不同。车祸是最常见的额窦骨折的原因,约占总数的60%~70%。硬物击伤是另一原因,其他致病原因包括工伤事故、娱乐时意外伤害、枪伤。男性最常见的发病年龄在20~30岁(表1)。

表1 额窦骨折的致病原因

续表

流行病学

额窦骨折约占整个颅面部损伤的5%~15%。额窦骨折患病者平均年龄32岁,其中男性占到88%。

类型

根据其骨折部位可分为额窦前壁骨折、后壁骨折和底部骨折,前壁骨折较为多见。根据骨折类型可分为线型骨折、凹陷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Luce将额窦骨折分为:前壁骨折、前基部骨折、额颅骨折波及额窦。Tiwari等人将额窦骨折分为:单纯的前壁骨折、前及后壁联合骨折、额窦引流通道损伤的骨折、合并硬脑膜或大脑损伤的骨折。

解剖学与组织学

额窦前(外)壁为额骨外板,较坚厚,含骨髓,细菌感染时可致额骨骨髓炎;后(内)壁即额骨内板,较薄,为颅前窝前壁的一部分,有导静脉穿此壁通硬脑膜下腔,此壁亦可能存在骨裂隙,额窦感染可侵入颅内;底壁为眼眶顶壁(约外3/4)和前组筛窦顶壁,此壁内侧恰相当于眶顶的内上角,甚薄,急性额窦炎时此处可有明显压痛;内侧壁实为两侧额窦之中隔,多偏向一侧。

额窦的血供来自眶上动脉,当眶上动脉自眶上孔穿出后滋养头皮的前部。静脉回流通常与滋养动脉伴行,额窦的静脉回流和硬脑膜之间有直接联系,这是额窦炎继发颅内感染的解剖学基础。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眼支,此神经同时还有感觉神经分布在硬脑膜,这种共同的感觉神经分布可以解释为什么额窦炎可以引起整个或牵涉性头痛。

额窦内黏膜由假复层柱状上皮构成,上皮表面覆盖有黏液毯,起着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黏液毯的功能维持有赖于鼻腔内环境持续的保持温度和湿度,一旦这一平衡打破,黏膜就会肿胀阻塞额窦引流。

额窦向额隐窝引流,引流通道最狭窄的部分位于额窦与额隐窝交界处,额隐窝的外侧壁是眶纸板,内壁是中鼻甲,后壁是筛泡,前壁是鼻丘气房。额窦内的引流方式是:从额窦的最内下开始,沿额窦内壁向上,继而沿额窦顶壁向外,最后沿额窦底壁向内下。

在6岁前,额窦通常发育不明显,此后逐渐发育,额骨内额窦气化,轮廓逐渐清晰,有的个体额窦发育一直要持续到20岁。通常额窦左右各一,10%的个体只有一侧额窦发育,5%的个体双侧额窦完全未发育。

额窦在额骨内气化的程度个体差异明显。额窦高度从5~66mm,宽度从17~49mm不等。容积通常在6~7ml。额窦气化好时甚至可以气化至眶上缘最外侧。额窦前壁厚度通常是后壁的2倍,前壁是由厚的骨皮质构成,对抗骨折的能力较其他面部骨质强。Nahum(1975)研究发现充分发育的额窦前壁骨质致密,呈拱形结构,可以对抗800~2200lb(磅)的外力。额窦的功能包括加温加湿空气、调节鼻内压力、增加鼻腔表面积、声音共鸣箱、减轻颅骨重量、在颅脑受外力撞击时减震、影响面部发育等。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依据外伤史、局部软组织损伤和压痛有时不能确诊,应及早行X线平片、CT作出诊断。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额窦骨折的治疗原则为整复骨折、恢复外形和功能,避免并发症。

1.前壁线型骨折由于皮肤无裂开,无变形,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以预防感染为主,应用鼻减充血剂,收缩鼻腔黏膜,保持鼻腔、鼻窦引流通畅,可自愈。

2.前壁凹陷型或粉碎型骨折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局部软组织有开放性伤口,应常规清创处理,清除异物和碎骨片、血块,充分止血。无开放性伤口者,自眉弓切口,直达骨壁,用剥离子或弯止血钳伸入额窦,挑起凹陷的骨折片使其复位。此方法适用于整块骨折片的复位。若复位困难,可自额窦底部钻孔或凿开,伸入器械进行复位。

3.后壁骨折应明确有无脑膜撕裂、脑脊液鼻漏、颅内血肿或脑组织挫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颅内并发症,及时请神经外科协助处理。脑脊液鼻漏可经额前壁用筋膜或肌肉修复,合并颅内并发症,可经额开颅修复,同时处理颅内病变。

4.额窦、额隐窝、鼻额管的处理 额窦黏膜大部分完好,鼻额管引流通畅,额窦可不予处理。轻度鼻额管狭窄,可放置T形扩张管,若额窦底部骨折、额隐窝、鼻额管严重受损,则需刮除额窦全部黏膜,常用自体脂肪行额窦填塞术。

5.功能性内镜外科在额窦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随着鼻内镜外科的发展,内镜辅助治疗额窦骨折,保留额窦及引流系统的正常解剖结构,重建额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损伤小,效果良好。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

数据显示(Wright等,1992;Murphy和Chernofsky,2000),因车祸致额窦骨折的患者中,只有15%的伤者在驾驶机动车时使用了安全带,在驾驶摩托车时佩戴头盔的比例更不足10%。因此,选择有安全气囊的机动车,在驾驶汽车过程中使用安全带,在驾驶摩托车/自行车过程中使用头盔,在建筑施工作业时佩戴安全帽,能够降低头部严重损伤和额窦骨折的风险。

作者
程庆
来源
耳鼻咽喉科治疗学,第1版,978-7-117-03880-2,2000.12
中华创伤医学,第1版,978-7-117-17465-7,2014.01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1版,978-7-117-20458-3,2005.08
2009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新进展,第1版,978-7-117-11473-8,2009.08
上一篇:上颌窦骨折 下一篇:筛窦骨折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