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fracture ofmaxillary sinus
上颌窦骨折(fracture ofmaxillary sinus)以发生于前壁的凹陷型骨折多见,多集中在上颌骨额突和眶下孔周围。上颌窦骨折常为颌面复合骨折的一部分,可有复合骨折特点,最常见颧-上颌-眼眶复合体(zygomatic-maxilla-orbital complex,ZMOC)骨折,其常累及上颌骨和上颌窦。
多由外界暴力直接撞击或火器、爆炸伤等引起。
上颌骨位于人体面颅中央,在下颌骨之上并与其相对应,呈左、右两块,在正中线相连接。上颌骨参与眼眶底、口腔顶、鼻腔底及侧壁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的构成。上颌骨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四突。
(一)一体
即上颌体,内含上颌窦,分为前外面、颞下面、眶面及鼻面四个面。前外面有眶下孔、尖牙窝。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向后、上、外方通入眶下管,内有眶下神经和血管通过。尖牙窝位于眶下孔下方、前磨牙根上方,是尖牙肌起始处。颞下面,即后面。有牙槽嵴、牙槽孔和上颌结节,牙槽孔为颞下面中央部的多个不到1mm的小孔,向下通入上颌窦后外侧壁的牙槽管,管内有上牙槽后神经血管。上颌结节为颞下面后下角的突起,上牙槽后神经、血管由此进入上颌骨内。眶面,即上面。构成眼眶下壁,此面有矢状方向走行的眶下沟,向前下与眶下管相通。鼻面,即内面。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有上颌窦裂孔、通入上颌窦,前部有纵行的泪沟,鼻面后部有向前下方走行的沟与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部相接构成翼腭管。
(二)四突
即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上颌体前面向上的突出为额突,与额骨、鼻骨和泪骨相接,参与泪沟的构成;颧突为上颌体伸向外侧的短突,与颧骨相接;腭突为上颌体向内伸出的水平板状突起,在正中线上与对侧的腭突结合,组成硬腭的前份;牙槽突为上颌体向下伸出的弓形厚突,其下缘有牙槽,容纳上颌牙,两侧上颌牙槽突在中线相接,形成牙槽骨弓。
上颌窦骨折华氏位与颅底位X线平片可显示骨折的窦壁透亮的骨折线,骨壁骨质不连续,骨折片有移位时骨折两侧骨壁错位;上颌窦内积血时华氏位可见窦腔内气液平面。
CT横断位扫描可清楚显示上颌窦壁骨折的部位、范围、骨折两侧骨的移位情况。凹陷骨折时CT可见上颌窦形态失常,骨折片陷入窦腔内,窦腔内积血时可见方向与重力相关的气液平面,骨折相邻皮下可有血肿,呈新月形相对高密度占位,皮下气肿表现为皮下骨旁气体密度间隙。上壁凹陷性骨折时可见眶内积气。
CT诊断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相邻骨骨折,如泪骨、颧骨、筛骨等;双侧上颌窦骨折时应注意观察有否不稳定性骨折。
首先对危及生命的颅脑外伤或颌面部创伤进行抢救,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行局部处置。
1.开放性骨折
应积极清创,彻底止血,探查骨折部位与程度,对此类前壁骨折可整复塌陷的骨壁,窦腔出血可行碘仿纱条压迫止血;对下壁眶底爆裂骨折合并眼部症状者,应尽早手术,还纳眶内容物于正常位置,复位骨折片或重建眶底。
2.闭合性骨折
存在活动性出血者,应积极止血,必要时行上颌窦探查,用碘仿纱条压迫止血。严重的大出血可考虑颈外动脉结扎。对无活动性出血者,可对症处理,依据骨折情况行择期手术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