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barotitis media

中文别名 :航空性中耳炎

病因学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外界气压的变化 (外因),更重要是由于咽鼓管功能的障碍(内因)。咽鼓管功能发生障碍的原因可分为病理性和非病理性两类。

1.病理性

由于鼻咽部的急、慢性炎症影响咽鼓管功能,开放调节作用减弱。在气压损伤性中耳炎中,75%的病例有鼻咽的慢性炎症。义齿装置不当、下颌位置不正以致牙咬合不良、腭裂等也可妨碍咽鼓管的通气。其他如鼻咽部肿瘤、咽肌麻痹或咽鼓管肌张力不良也为致病原因。

2.非病理性

飞行员、乘客或空运的昏迷伤员,当飞机下降时,未作适当的咽鼓管开放动作,以调节鼓室内外压力的平衡。或飞机下降过快,气压改变迅速,当外界气压超过中耳内气压 10.7~12.0kPa(80~90mmHg)以上时,咽鼓管口即不能随意开放。

病理学

在1000m以下处大气压力的变化最大。当飞机迅速上升时,大气压力逐渐降低,鼓室处于相对的高压状态,鼓膜将向外膨隆。当鼓室内外的气压差达到2.0kPa (15mmHg)时,相当于飞机在152m高度,鼓室内的气体即可冲开咽鼓管口外逸,使鼓室内外的气压重新达到平衡,此时鼓膜恢复正常位置。以后每当鼓室内外的压力差达到1.49kPa(11.4mmHg)时,咽鼓管口就开放一次。因此,当飞机上升时,一般不易发生中耳的气压创伤。

当飞机骤降时,外界气压迅速升高。如因外界气压变化过于急剧,咽鼓管口突然受到压迫不能自动开放;或咽鼓管本身原有狭窄者,此时外界空气皆不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以调节鼓室内压力使之与外界气压相当,当鼓室内外气压差仅2.0~4.0kPa(15~30mmHg)时,即可发生中耳黏膜充血、鼓膜内陷、锤骨柄前后充血及光锥变形。飞机继续下降,鼓室内外压力差更为悬殊,此时,鼓膜高度充血,黏膜层与纤维层剥离,其间贮有血清漏出液。鼓室及咽鼓管黏膜水肿,鼓室内也有漏出液潴留,严重时可发生黏膜下出血或鼓室内积血(图1)。若飞机下降非常迅速,鼓室内外压力差达到13.3~20.0kPa(100~150mmHg)时,鼓膜可发生破裂。

图1 中耳内外的气压差可能使鼓室中发生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治疗原则

设法使鼓室内外压力获得平衡,预防继发感染,并积极治疗或消除影响咽鼓管功能的各种疾病或因素。

2.治疗方法

(1)飞机着陆后立即送入气压舱治疗或吸入含氦的氧气。氦的分子量较轻,弥散力较氮约高出2.5倍,含氦的氧气易进入咽鼓管,以提高鼓室内压力。此法对已出现鼓室积液或积血者无效。

(2)使用鼻黏膜减充血剂喷雾,咽鼓管吹张、捏鼻鼓气等。

(3)对鼓室积液或积血者,可行鼓膜穿刺术或切开术。

(4)鼓膜穿孔者,需预防感染,保持干燥。

(5)急性期过后,应作病因治疗,消除影响咽鼓管功能的疾病或因素。

预防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宜飞行。

2.航空及潜水作业者应行体检,如咽鼓管功能不良,应及时治疗,暂停飞行或作业。

3.咽鼓管功能正常者飞行或作业时应主动作吞咽、咀嚼等动作,或行捏鼻鼓气法,促使咽鼓管开放,调节鼓室内外气压。

作者
肖红俊
来源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978-7-117-09353-8
上一篇:气压创伤性鼻窦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