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ancer of middle ear
中耳癌(cancer of the middle ear)是发生在中耳和乳突区的恶性肿瘤,病理多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乳头状瘤癌变。中耳癌多为原发,亦可继发于外耳道、耳郭或鼻咽癌。多数病人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好发年龄为40~60岁。
约80%的病人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故认为癌肿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也有人报道中耳癌发生于胆脂瘤上皮及中耳乳头状瘤。中耳癌以鳞状上皮最多见,多发于40~60岁,无性别差异。
1.影像学检查
(1)CT:表现为中耳腔或者乳突有不规则的软组织病灶,中耳乳突有不规则的大面积的骨质破坏,边缘不整。尤其当中耳炎伴外耳道骨壁的破坏,形成外耳道软组织肿块,要高度怀疑中耳癌。肿瘤可累及颅中窝、颅后窝、乙状窦、颈静脉球窝、颈动脉管、内耳迷路及颞颌关节。
(2)MRI:中耳癌的组织含水量与脑组织相仿,其信号与脑组织近似。增强后病灶有强化表现。MRI可显示肿瘤向颅内或者腮腺侵犯。
2.病理检查
中耳腔肉芽或者外耳道肉芽摘除后做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取材时尽量不要牵拉中耳腔肉芽,防止误伤面神经。
中耳乳突癌起病隐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在颅底显微外科普及之前,晚期中耳癌的5年生存率较低,约为25%。早期患者多采用先手术后放疗,对晚期患者则采用先放疗缩小病灶,再进行手术切除等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
(1)乳突切除术:适用于病灶局限在中耳腔,或者乳突腔,无面神经管、内耳、颞骨外侵犯。
(2)颞骨次全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外耳道、乳突、部分颞颌关节、颞骨鳞部及岩骨外1/3~1/2,仅保留部分内耳道、部分颈内动脉管和颈内动脉管之内的岩尖部分。
(3)颞骨全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颞骨鳞部、乳突及全部岩骨。
2.放射治疗
由于中耳肿瘤被颞骨包裹,放疗难以彻底根治,因此手术加放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对肿瘤侵犯到颈动脉管,无法清除时,可考虑先行放疗,缩小肿瘤范围,再行手术治疗。
1.生活指导
(1)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劳逸结合,戒烟酒,保持良好睡眠。
(2)预防感冒,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
(3)避免噪声刺激,远离车辆喧嚣、人声喧哗的地方。
(4)避免过度使用手机和耳机。
(5)保持良好心态,情绪稳定,忌大喜大悲。
2.疾病知识指导
(1)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改药。
(2)放化疗期间,注意保护皮肤和血管,定期复查,加强营养供给。
(3)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4)保证合理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5)注意休息,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合,预防感冒。
(6)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1.如有耳部不适以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尽早就医。
2.适度避免食用咸鱼及腌制食物。
对头颈肿瘤患者治疗后都有潜在复发的可能,因此应接受正规的随访。原则上在治疗后第1年,应每月复查一次;治疗后第二年,应每2个月复查一次;第3年,应每3个月复查1次;第4、5年,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每次复查时,应仔细检查原发部位有无肿瘤复发,以及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