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中耳癌
中耳癌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ancer of middle ear

作者
龚树生
概述

中耳癌(cancer of the middle ear)是发生在中耳和乳突区的恶性肿瘤,病理多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乳头状瘤癌变。中耳癌多为原发,亦可继发于外耳道、耳郭或鼻咽癌。多数病人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好发年龄为40~60岁。

病因学

约80%的病人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故认为癌肿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也有人报道中耳癌发生于胆脂瘤上皮及中耳乳头状瘤。中耳癌以鳞状上皮最多见,多发于40~60岁,无性别差异。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CT:表现为中耳腔或者乳突有不规则的软组织病灶,中耳乳突有不规则的大面积的骨质破坏,边缘不整。尤其当中耳炎伴外耳道骨壁的破坏,形成外耳道软组织肿块,要高度怀疑中耳癌。肿瘤可累及颅中窝、颅后窝、乙状窦、颈静脉球窝、颈动脉管、内耳迷路及颞颌关节。

(2)MRI:中耳癌的组织含水量与脑组织相仿,其信号与脑组织近似。增强后病灶有强化表现。MRI可显示肿瘤向颅内或者腮腺侵犯。

2.病理检查

中耳腔肉芽或者外耳道肉芽摘除后做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取材时尽量不要牵拉中耳腔肉芽,防止误伤面神经。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中耳癌临床分期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中耳乳突癌起病隐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在颅底显微外科普及之前,晚期中耳癌的5年生存率较低,约为25%。早期患者多采用先手术后放疗,对晚期患者则采用先放疗缩小病灶,再进行手术切除等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

(1)乳突切除术:适用于病灶局限在中耳腔,或者乳突腔,无面神经管、内耳、颞骨外侵犯。

(2)颞骨次全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外耳道、乳突、部分颞颌关节、颞骨鳞部及岩骨外1/3~1/2,仅保留部分内耳道、部分颈内动脉管和颈内动脉管之内的岩尖部分。

(3)颞骨全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颞骨鳞部、乳突及全部岩骨。

2.放射治疗

由于中耳肿瘤被颞骨包裹,放疗难以彻底根治,因此手术加放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对肿瘤侵犯到颈动脉管,无法清除时,可考虑先行放疗,缩小肿瘤范围,再行手术治疗。

护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患者教育

1.生活指导

(1)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劳逸结合,戒烟酒,保持良好睡眠。

(2)预防感冒,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

(3)避免噪声刺激,远离车辆喧嚣、人声喧哗的地方。

(4)避免过度使用手机和耳机。

(5)保持良好心态,情绪稳定,忌大喜大悲。

2.疾病知识指导

(1)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改药。

(2)放化疗期间,注意保护皮肤和血管,定期复查,加强营养供给。

(3)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4)保证合理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5)注意休息,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合,预防感冒。

(6)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

1.如有耳部不适以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尽早就医。

2.适度避免食用咸鱼及腌制食物。

随访计划或监测计划

对头颈肿瘤患者治疗后都有潜在复发的可能,因此应接受正规的随访。原则上在治疗后第1年,应每月复查一次;治疗后第二年,应每2个月复查一次;第3年,应每3个月复查1次;第4、5年,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每次复查时,应仔细检查原发部位有无肿瘤复发,以及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

来源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与操作指南,第1版,978-7-117-28107-2
2015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耳鼻咽喉科学,第1版,978-7-117-19309-2
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系列 外科诊疗常规,第1版,978-7-117-18275-1
上一篇:乳突部骨瘤 下一篇:颞骨巨细胞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