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sychogenic dizziness
精神性眩晕在本质上是神经症的一种表现。大多感觉头昏脑涨,非真性眩晕,无运动错觉,病人诉“眩晕”、“头晕”时无自发性眼震或自发性倾倒,往往常有神经症其他表现如失眠、焦虑、紧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等。无前庭系或非前庭系器官性疾病。起病诱因系以情绪、精神因素为主。
新治疗方法是在21世纪交互性概念基础上的综合治疗模式,将取代那些模糊的过时的,对治疗指导作用有限的概念例如复发性前庭病和心因性头晕,对提高眩晕头晕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具有较好效果。
治疗方法和流程:最近的研究报告显示,21世纪以来的新治疗对于伴有焦虑和抑郁的躯体性和精神性合并症有较好效果,是一种现代神经精神药物学治疗,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前庭康复相结合的方法。
1.原发病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的病因治疗见眩晕疾病各论。需要注意的问题是:①如果病人具有前庭疾病病史,目前仍旧存在活动性前庭疾病的依据,应及时治疗前庭疾病。②如果病人眩晕病史-眩晕查体-前庭功能检测未发现异常,特别是前庭功能检测提示已经代偿,病人目前的主要症状是慢性主观性头晕(CSD/PPPD)症状,应以治疗CSD(PPPD)为主。③如果病人查体正常,但是前庭功能检测显示一些非特异性异常或不恒定的异常发现,如何处理呢?有人主张仍应给予相关的前庭疾病病因治疗。但是研究发现,一些精神性合并症,特别是焦虑症,可引发皮质警觉-醒觉系统高度敏感,造成敏感性反应增强。这些非特异性功能检测异常发现应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合理分析,如果病人没有前庭疾病病史,当前也没有前庭疾病的查体表现,可能前庭疾病的病因治疗并非必要,应在繁复冗长的病因治疗之前,及时开始有效的CSD(PPPD)治疗。
2.CSD(PPPD)治疗
(1)神经精神药物学治疗
主要药物为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unhibitors,SSRIs)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重吸收抑制剂(serotonin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s)。虽然还没有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数据,但一些小样本无对照研究支持SSRIs对慢性头晕的治疗作用。在60%~70%参加临床药物试验和80%完成至少8~12周治疗的病人中,主要症状减轻50%。对某一种SSRI药物没有反应的病人,还有很好的几率对另一种SSRI药物产生反应。头晕加剧的情况很少见,合并性焦虑和抑郁可以得到改善。对CSD(PPPD)和伴有精神性合并症的活动性前庭疾病有效,可以减轻伴焦虑和抑郁症状头晕病人的躯体症状和精神性症状以及运动敏感性。药物治疗需要维持至少一年或一年以上才能减少复发。临床试验报告还发现,SSRIs比Meclizine或任何苯二氮䓬类前庭抑制剂效果好。大多数病人的DHI指数有明显改善,半数病人摆脱了CSD疾病的长期困扰。这可能源于SSRIs和SSNRIs可降低杏仁核对威胁性刺激的反应,并影响第二级前庭神经元的活动性,85%神经元对前庭神经核内5-羟色胺张力水平改变有反应。SSRIs和SSNRIs可能通过杏仁核和前庭中枢通路在两个层面对CSD产生药物治疗作用。
SSRIs类药物通常需要小剂量开始,逐步加大剂量,因此可能需要8~12周才能产生完全性治疗反应。对于少数病人可在开始时短暂结合meclizine类的前庭抑制剂,虽然并不具有CSD治疗作用,但在SSRIs发生完全治疗效果前可能对急性眩晕有助,但不主张长期使用。由于个体差异,有少数病人可能对SSRIs和SNRIs一类药物有不能耐受的反应,此时,应主要考虑下面提到的CBT和VRT的治疗方法。
(2)心理行为干预治疗
主要为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CBT治疗主要针对CSD产生的行为认知层面的问题,例如恐惧回避性行为,对头晕的恐惧性想法,以及一些消极思维,但对于CSD(PPPD)产生或伴随的躯体症状作用不大。对新近产生的CSD及时早期进行CBT通常效果显著,但是对于长期CSD病人效果有限,因此CBT的长期持续性效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不过CBT临床试验发现,如果能在引发事件发生的8周内开始CBT治疗,也就是CSD(PPPD)刚开始发生还没有完全形成时,CBT治疗可显著减轻头晕和头晕相关性回避症状,这种情况下的治疗疗效可以持久。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例如与SSRI结合,尤其是与前庭康复结合进行行为脱敏治疗,对降低视觉刺激的敏感性很好,也对CSD的躯体症状产生较好作用。
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可提高可操作性,通过生物反馈技术介导CBT可以更有效的缓解焦虑,紧张,压力造成或加剧的CSD(PPPD)头晕症状。
(3)前庭康复疗法(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VRT)
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镇静类前庭抑制剂可阻碍前庭代偿抑制早期形成,导致急性眩晕转变为慢性头晕。因此如果能避免使用镇静类前庭抑制剂,即使不得已也尽可能在48小时内或短时间内停止使用,早期开始前庭康复,促进前庭代偿机制早期形成。越早开始前庭康复,效果越好。即使已经患了CSD(PPPD),如果能坚持VRT,仍旧能使前庭代偿机制得以继续发展,逐渐形成较完全的代偿。15例伴有前庭功能低下的恐惧症和焦虑症患者在行为干预治疗之后,进行前庭康复治疗,测量指标改善显著。如果能在VRT方法中针对个案CSD(PPPD)的具体情况,适当加入降低对运动和视觉刺激敏感性的脱敏康复治疗,可能治疗效果更好。
当然,以上几种方法能结合使用,例如结合SSRIs,生物反馈介导的CBT以及VRT,治疗效果会更好。
因此,及时识别和诊断,才能及时给予治疗,从整体上提高眩晕的治疗效果。识别眩晕病人精神合并症的主要障碍是医生只有前庭系统这个唯一的诊断路径和思维,对慢性眩晕中的心理机制的作用仍存错误概念。去除了这个认识上的障碍,这类眩晕不难识别和诊断,也不难提高其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