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特发性突聋
特发性突聋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sudden hearing loss;sudden deafness

中文别名 :突聋

作者
钟乃川
概述

突发性耳聋(sudden hearing loss,sudden deafness)简称突聋,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突发性耳聋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内患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少数病例在发病后第3天降至最低点),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或眩晕,部分患者有自愈倾向。该病的发生率为(5~20人)/10万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年龄在50岁左右,亦有年轻化趋势,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临床上以单侧发病多见,偶有双耳同时或先后受累者。

病因及发病机制

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发性耳聋,只有10%~15%的突发性聋患者在发病期间能够明确病因,另有约1/3患者的病因是通过长期随访评估推测或确认的。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发性聋的主要诱因。常见的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管性疾病

内耳的供血主要为迷路动脉。迷路动脉为终末动脉,基本是内耳的唯一供血动脉,其病变对内耳功能影响极大。突发性耳聋可因血栓形成、出血、血管痉挛等引起。动物实验发现,内耳缺血持续6秒钟,耳蜗电位即消失,而缺血达30分钟后,即使血供恢复,电位已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2.感染

据临床观察,不少患者在发病前曾有感冒史,有关病毒的血清学检查报告也支持这一学说。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如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Ⅲ型、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病毒性神经炎或耳蜗炎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原因。脑膜炎、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等亦可为突发性耳聋的病因。

3.肿瘤

约有10.2%听神经瘤患者以突发性耳聋为主诉就诊,故临床上突发性耳聋患者需明确桥小脑角区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瘤患者可能由于肿瘤出血、周围组织水肿等压迫耳蜗神经,引起神经传导阻滞,或者因肿瘤压迫动脉引起耳蜗急性缺血,从而引发突发性耳聋。

4.中毒性聋

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阿卡米星等)、袢利尿剂、抗肿瘤药物(如顺铂、氮芥等),吸入性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也有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

5.先天性发育异常

常见的有大前庭水管综合征(部分患者表现为“一巴掌致聋”)。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诊治过程中明确了病因,则应依据病因修改诊断为相应的疾病,如听神经瘤、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等。

类型

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可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低频下降型

100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Hz、5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

2.高频下降型

2000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Hz、80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

3.平坦下降型

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2000Hz、3000Hz、4000Hz、8000Hz)平均听阈≤80dBHL。

4.全聋型

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2000Hz、3000Hz、4000Hz、8000Hz)平均听阈>81dBHL。

症状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检查

1.常规检查

(1)耳科检查:包括耳周皮肤、淋巴结、外耳道及鼓膜等。注意耳周皮肤有无疱疹、红肿,外耳道有无耵聍、疖肿、疱疹等。

(2)音叉检查:包括Rinne试验、Weber试验以及Schwabach试验。

(3)纯音测听:包括 250Hz、500Hz、1000Hz、2000Hz、3000Hz、4000Hz及 8000Hz的骨导和气导听阈。

(4)声导抗检查:包括鼓室图和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反射。

(5)伴有眩晕时,应进行自发性眼震检查,并根据病史选择性地进行床旁体位试验。

2.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1)其他听力学检查:如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言语测听(包括言语识别阈和言语识别率)等。

(2)影像学检查:包含内听道的颅脑或内耳MRI,应注意除外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病变;根据病情需要可酌情选择颞骨CT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等)、C反应蛋白等。

(4)病原学检查: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水痘病毒、HIV等。

(5)对伴有眩晕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进行前庭和平衡功能检查。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突发性耳聋应作为耳科急症对待,在临床治疗中要综合制订合理的方案,力求在耳聋的早期开始用药。根据可能引起突发性耳聋的不同原因选择不同的药物组合。对合并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等患者,应辅以内科治疗控制原发病;如果以血供障碍为主,应以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提高血氧分压的药物为主。由于多数患者病因不清,属于特发性耳聋,其治疗以经验疗法为主。以下介绍几种常用治疗方法。

1.低钠饮食

有利于减轻可能的膜迷路积水。

2.糖皮质激素

激素是临床治疗突聋的常用药,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缓解血管内皮水肿,增加内耳血液供应。无论选用何种药物,用药期间一定要注意副作用。使用过程中应掌握以下原则:①患者无激素使用禁忌证;②激素宜在早晨顿服;③用药剂量可根据患者具体条件制定;④给药方式可采用口服、静脉注射或鼓室注药。

3.血管扩张药

此类药物很多,主要包括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组胺衍生物、活血化瘀中药等。

4.溶栓、抗凝药物

对突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查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聚集和血浆黏稠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提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突发性耳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常用的药物有巴曲酶、蝮蛇抗栓酶等。应注意,在应用降低纤维蛋白原的药物的同时必须进行纤维蛋白原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对有出血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高血压病患者禁用。

5.高压氧治疗

临床观察有一定疗效。

经治疗后患耳仍无法痊愈者,可考虑佩戴助听器,极重度耳聋患者排除禁忌证后可选择人工耳蜗植入术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第9版,978-7-117-26668-0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978-7-117-09353-8
下一篇:外淋巴瘘(漏)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