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holesterin granuloma of middle ear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holesterin granuloma of middle ear)为一类含有胆固醇结晶及巨细胞的肉芽组织,发生于鼓窦、乳突及鼓室内者,称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伴发于各种慢性中耳疾病中,如中耳胆脂瘤、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等。胆固醇肉芽肿一旦形成就很难消退,并进一步妨碍中耳及乳突气房的通气,使疾病加重,最终导致纤维化、鼓室硬化、骨化等不可逆的病变,影响听力,因此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发病原因不明,病理改变是中耳腔出现胆固醇结晶和继发的反应性肉芽组织,由于可以见到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中极少部分病例可以出现蓝鼓膜,因此一般认为该病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但更多的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最终并不会形成该病。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可独立存在,不伴有其他病变;亦可继发于各种中耳疾病,如中耳胆脂瘤、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Nager认为中耳乳突内出血、通气受阻和引流障碍是导致本病的基本因素。既往报道认为,咽鼓管阻塞引起分泌物潴留造成中耳负压诱发了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形成。但随后的研究表明,不仅咽鼓管堵塞可形成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其他中耳气腔堵塞也可形成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临床资料进一步证实,伴发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特发性血鼓室的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患者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鼓室负压和出血有关。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中耳腔负压形成,引起中耳黏膜静脉扩张、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早期以分泌性中耳炎为主,出现无菌性炎症渗出及黏膜下出血,后期血铁质沉着并裂解产生胆固醇,随着病变的进展,胆固醇结晶刺激肉芽生长,使得听骨周围鼓岬间隙堵塞,上下鼓室引流不通畅,部分肉芽及胆固醇逐渐机化,形成不可逆转的病变。除了咽鼓管阻塞,乳突-鼓窦-鼓室含气系统内任何位置的阻塞都有可能造成其后方的部位形成胆固醇肉芽肿。
颞骨CT扫描可见鼓室及乳突内软组织影,少数有骨质破坏。
治疗比较棘手,单纯鼓膜置管疗效不理想且有分泌物过多之虞。手术后亦可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