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 (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皮肤上可出现弥漫性潮红、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及鳞屑等损害,消退后一般无永久性痕迹,少数可有色素沉着。湿疹性反应与化脓性炎症反应不同,组织学上表现为淋巴细胞而非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有浆液性渗出、水疱形成等。
外耳湿疹 (eczema of external ear)是指发生在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的多形性皮疹。小儿多见,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变态反应、精神因素、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消化不良等有关。毛织品、鱼虾、牛奶、肠寄生虫及病灶感染等是可能的变应原,潮湿、高温可为诱因。慢性中耳炎的脓液、患者的泪液或汗液刺激耳部皮肤可引起本病。外耳湿疹也可为面部和头皮湿疹的一部分。高温和化学药物刺激等职业因素也可致病。
1.一般治疗
(1)让家属及患者正确了解湿疹的知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细心寻找病因,予以排除。
(2)对病因不明者,注意调整饮食,吃清淡食物,保持胃肠道功能正常,忌饮酒,避免进食具有较强变应原性的食物,如鱼虾、蟹等,改变或停用奶制品。
(3)避免搔抓,忌用热水、肥皂等清洗,禁用刺激性药物。
(4)急性、亚急性期间暂缓预防注射和接种牛痘。
2.局部治疗
依“湿以湿治、干以干治”的原则,分以下3种情况进行处理:
(1)比较干燥、无渗出液者:
可涂用1%~2%甲紫糊剂、10%氧化锌软膏、抗生素可的松软膏等,保护创面,以便结痂脱落愈合。干痂较多时,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皮肤增厚者可试涂敷3%水杨酸软膏,以期皮肤变薄,或用局部浅层X线照射,可收到满意效果。
(2)渗出液较少者:
先涂擦2%甲紫液,干燥后涂布甲紫糊剂或氧化锌糊剂。
(3)渗出液较多者:
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炉甘石洗剂清洗渗出液及痂皮,再用3%硼酸溶液或5%醋酸铝溶液湿敷,待渗出液减少后,再用上述药物治疗。
3.全身治疗
(1)继发感染时,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
(2)服用抗过敏药物,如仙特明或氯雷他定 (开瑞坦)片或糖浆、严重者可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
(3)渗液特别多时,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补充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