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of inner ear
中文别名 :先天性迷路畸形
先天性内耳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 of inner ear)亦称先天性迷路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 of labyrinth),是胚胎发育早期(胚胎期3~23周)基因突变、缺失或其他遗传因素,以及其母亲妊娠期间感染(病毒、细菌、螺旋体)、药物(氨基糖苷类、反应停)、理化因素(如X射线)等非遗传因素导致的内耳发育停止或变异,是造成先天性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先天性内耳畸形可以单独发生,亦可伴随外耳、中耳畸形,部分病例伴有颜面器官、眼、口、齿畸形和/或伴有肢体与内脏畸形,耳部畸形仅为综合征中的部分表征。按畸形的范围和程度可分为:①非综合征型(单纯性)内耳畸形,为单纯的内耳发育障碍所致,不伴其他畸形;②综合征型内耳畸形,此类内耳畸形除伴发外耳、中耳畸形外,尚有头面部不同器官及肢体、内脏畸形相伴发生,组成不同综合征。
SLC26A4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座4(DFNB4)常见的致聋基因,DFNB4患儿中50%的内耳影像表现为前庭水管扩大。SLC26A4基因突变与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和不完全分隔Ⅱ型畸形(Mondini畸形)的发生紧密相关。
X-连锁遗传性听力损失的40%是POU3F4基因突变所致。这种基因突变导致的听力损失,内耳影像上常见有内耳道异常扩大,与耳蜗和/或前庭异常相通,蛛网膜下腔与外淋巴腔直接相同,镫骨足板固定。这与不完全分隔Ⅲ型内耳畸形密切相关。
其他与先天性内耳畸形可能相关的基因包括FGF-3、LMX1a、KCNJ10、TBX-1等,但其是否会直接导致内耳畸形还需要深入研究。
戴朴等报道PDS IVS7-2A-G热点突变的病例中可以成为颞骨HRCT替代诊断工具首先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Hardys研究发现鼠类同源基因Nkx5失活会导致严重的半规管畸形。Torres等发现内耳中Pax-2基因突变导致耳蜗及螺旋神经节发育不全。
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先天性内耳畸形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根据国外研究报道,先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病因中,HRCT和MRI所能分辨出的骨性内耳畸形所致者占20%~30%,其余为膜性畸形以及细胞水平的病理所致。
1.非综合征性(单纯性)内耳畸形
(1)传统分类法
1)全内耳未发育型(Michel型)
属显性遗传,内耳完全不发育。镫骨及镫骨肌缺如,岩锥完全缺如者则属罕见。外耳、中耳、锤骨、砧骨及鼓膜张肌存在。有的内耳成分仅为未分化的胚胎原基,有的则为一单纯圆腔,含感觉结构的痕迹。可为单侧或双侧。此种病例,听功能及前庭功能全无。岩锥X线体层摄片及HRCT有助诊断,但难以同骨化性迷路炎相区别。
2)Mondini型
亦属显性遗传,为耳蜗发育畸形,骨性耳蜗扁平,仅见一单曲小管,有时卷曲可达一周半或两周。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呈现各种程度的发育不全。内淋巴管及球囊扩大,内淋巴囊移位到岩锥后面的宽凹内。蜗水管不通,前庭结构亦可发育不全,有时甚至缺如或仅有部分感觉上皮。Mondini型内耳畸形常伴发脑脊液耳、鼻漏,其所致外淋巴瘘主要在前庭窗或其附近,镫骨足板及蜗窗部位。这种畸形可仅属单侧性。颞骨HRCT扫描均能发现内耳骨迷路结构异常。患耳常有残余听力,前庭功能可有不同程度障碍,也可正常。
3)蜗管发育不全型
即Alexander型,本型属显性遗传,其特点是发育障碍,并非不发育,骨性包囊及膜性结构均有异常,程度不一,其主要表现为蜗管发育不全。如蜗管发育不良只侵及耳蜗基底回,基底周Corti器和神经节细胞的病变最明显,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亦可侵及蜗管全长,表现为极重度听力损失,而前庭功能可能尚正常。
4)蜗管球囊发育不全性听力损失
即耳蜗球囊型或Scheibe型。本型为最常见的内耳畸形,多为隐性遗传,少数家庭中为伴性遗传。据近来观察,这种畸形也可为胚胎期的风疹或其他感染所致造成。而且,不论其原因为遗传或上述感染,这种病例还可有其他先天性缺陷,可为单侧性。
骨迷路发育正常。内耳上部结构(椭圆囊和膜性半规管)亦充分发育,仅下部结构(即球囊和蜗管)呈未分化的细胞堆,盖膜缩卷,内阶萎陷,前庭膜盖在未分化的细胞堆和血管纹上,血管纹和Corti器呈结缔组织的纤维状。球囊壁扁平,倒塌在原始的感觉上皮和位觉砂膜上。耳蜗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细胞减少。
蜗水管发育宽大,平时听力正常,一旦脑压变动,外淋巴液压力上升,即可出现蜗窗膜破裂,产生眩晕、耳鸣。部分患儿可伴有前庭水管扩大,发热、轻度头部外伤等可诱发听力下降,有的可发作眩晕,听力下降,颞骨HRCT检查有助于诊断。
(2)Jackler(1987)分类法(表1)
表1 Jackler(1987)分类法

(3)Seanaroglu分类法(表2)
表2 Seanaroglu分类法

续表

(4)M(C)ND分类法(表3)
表3 M(C)ND分类法

2.综合征性内耳畸形
此类内耳畸形除伴发外耳、中耳畸形外,尚有头面部不同器官及肢体、内脏畸形相伴发生,构成多种综合征。常见的综合征性内耳畸形有:
(1)家族性颌面发育不全综合征(Treacher-Collins syndrome)
这是涉及头、颈部畸形的8种所谓第1鳃弓综合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少环境因素,如孕妇早期(胚胎第6~8周)维生素A、B2缺乏,放疗,服用沙利度胺、奎宁等药物,均可影响胎儿发育,致发生类似畸形。其临床表现包括下睑切迹,上、下颌骨发育不全,下睑内侧部睫毛发育不良,外眦下垂使睑裂呈斜形,眼小,耳部畸形,外耳道闭锁或听小骨缺如和听力损失。上述各种畸形亦常统称为颌面部不全。听力下降为传导性或混合性。腭、颈椎、脊柱和生殖器畸形亦可相伴发生。内耳骨囊、耳蜗和前庭轻微畸形,前庭窗缺损。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耳蜗顶周减缩,蜗管水肿,面神经径路异常,半规管扩大并呈盲端。
(2)耳聋-甲状腺肿综合征(Pendred’s syndrome)
其为甲状腺肿伴发听力语言障碍的综合征,属隐性遗传。据统计,本症占隐性遗传性听力损失的10%。与见于高山地区的地方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所伴有的听力损失、白痴、呆小病(克汀病)等不同。本病的甲状腺功能正常,放射性碘检查多为正常值。本症患儿无机碘合成有机碘的过程有缺陷,服用过氯酸盐后,甲状腺释出无机碘,有机碘即显著下降。患儿生下即存在听力损失,青年期甲状腺肿大,成人时则加重。CBCT及HRCT检查显示内耳呈Mondini型畸形。病理改变有耳包囊骨化不全,镫骨固定,砧骨短脚固定,耳蜗缩成两周,蜗轴不育,无毛细胞,盖膜萎缩,耳蜗变形,螺旋神经节细胞和纤维减少,椭圆囊下部扩大且与球囊广泛交通,前庭阶内有纤维组织和新骨,球囊内亦有纤维组织。
(3)Klippel-Feil综合征(Klippel-Feil’s syndrome)
有颈椎畸形,颈短,呈蹼状,后发际低垂。内耳、内耳道及中耳结构均可有不同程度畸形,镫骨足板缺损者,蛛网膜下腔与鼓室相通,可发生脑脊液耳漏。
(4)颈-眼-耳三联征
颈-眼-耳三联征(Cerico-oculo-acoustic trias)亦称颈-眼-耳三联征,除Klippel-Feil’s syndrome所具有的颈、内耳畸形外,尚有眼球运动障碍。
(5)Usher综合征(Usher’s syndrome)
此为伴有色素性视网膜炎的综合征,属隐性遗传,但也可为伴性或显性遗传。一个家族中常有数名患儿。随着视网膜的色素沉着,视野逐渐缩小,或可发生白内障,有严重或中等度先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颞骨的病理变化近似Alexander型内耳畸形。底周的Corti器萎缩,仅余上皮成分;血管纹不规则变性,有PAS阳性反应的结石和包涵体;迷路血管终支萎缩。
(6)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s syndrome)
表现为额部白化、鼻根增宽、听力损失,本症约占先天性听力损失的1%~7%。属不完全性显性遗传;也可为隐性或隐性伴性遗传。其主要特点为内眦和泪点向外侧移位(100%),鼻根扁平(75%),眉毛过多(50%),睑裂狭小,虹膜部分或全部异色(25%),额上一束头发白化(20%),先天性听力损失(25%)。听力损失有时于年长后出现,听力可为全部丧失到仍有高频听力的中度下降。前庭功能低下。体层摄片、HRCT检查可见骨性结构改变,内耳发育不全。内耳病理主要是Corti器缺损,血管纹萎缩,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动物实验证实,基因的作用可影响胚胎的神经嵴,而色素细胞和神经节原基都从神经嵴发育。因此,原始的神经嵴异常,即反映到螺旋神经的分化和色素改变。
(7)先天性成骨不全症(Ven der Hoeve’s syndrome)
属于先天性骨质构造缺陷,表现为蓝色巩膜,临床性耳硬化(镫骨足板固定)极容易发生多处长干骨骨折,听力损失表现为进行性传导性听力损失,累及双耳。
(8)耳聋-掌跖皮肤角化综合征
其特点为先天性听力损失,全身皮肤过度角化,并可发展为棘状角质突起。毛发稀少,甚至缺如,皮肤干而粗糙。内耳变性,盖膜蜷缩成圆或长圆形,外罩一层单细胞层。球囊壁塌陷在变性的球囊斑上。Corti器有散在性变性。
(9)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Jervell-Lange-Nielsen syndrome)
这是一种极为少见的隐性遗传性听力损失,其主要特点为听力损失、心电图异常和昏倒发作,常在儿童期暴亡,也有活至成年者。心电图的Q-T间期延长,提示心肌极性恢复缓慢。心脏的病理局限于窦房结及其动脉和传导系统的浦肯野纤维。颞骨病理为椭圆囊及球囊的感觉上皮萎缩,前庭膜粘贴在萎缩的血管纹表面。后者有许多PAS阳性的沉积物。盖膜蜷缩至内沟或螺旋缘上,或埋在变性的Corti器残堆内。
对听力损失儿童常规进行,包括纯音测听、ABR、耳声发射、听觉多频稳态和声导抗等检查,明确听力损伤类型及听力损伤严重程度。
根据患者的听力水平,CT和/或MRI所见,选配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术或听觉脑干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