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of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中文别名 :外耳道发育不全
外耳道的先天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 of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又称外耳道发育不全(dysplasia of external auditory cannal),系因胚胎期第1和第2鳃弓之间的第1鳃沟发育障碍所致。外耳道的先天畸形可分为外耳道狭窄和外耳道闭锁。外耳道闭锁常合并小耳畸形,仅在少数情况下,耳廓发育正常;而小耳畸形不合并外耳道闭锁者,却很罕见。此外,外耳道发育不全还常常合并中耳畸形。本病单侧较多见。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由于遗传因素、母亲妊娠期(3~7个月)服用某些药物、病毒感染、内分泌异常、胚胎局部缺氧、接触放射线等引起第1鳃弓和第2鳃弓之间的第一鳃沟发育异常所致。
外耳道的先天性畸形可分为轻度狭窄,高度狭窄和闭锁三型:
1.轻度狭窄
可为整个外耳道全部狭窄,或软骨段和(或)峡部狭窄,而骨性外耳道正常。本型较常见。
2.高度狭窄
软骨段仅为一瘘道;鼓骨发育不良,以致骨段外耳道仅由一裂隙状孔道所代替。鼓室外侧壁由骨质形成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闭锁板。
3.外耳道闭锁
外耳道软骨段由软组织填充。骨性外耳道由致密骨或松质骨或充满气房的气化骨代替。闭锁外耳道的骨质来源于不同的邻近部位:多数为颞骨鳞部的尾侧突起,或由乳突向前伸展达颞颌关节,少数由增生畸形的鼓骨形成闭锁的外耳道。在乳突前伸的病例,几乎大都合并鼓骨缺失,乳突前壁和畸形的下颌骨髁状突形成不典型的颞颌关节,此时由于髁状突向鼓室内突出,以致鼓室狭窄,此为鼓室狭小的原因之一(CT图片)。
由于外耳道发育不全常常合并中耳畸形,而且两者的畸形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故目前有数种关于耳畸形的分型法,如Altmann(1955)分型法:
Ⅰ型:(轻度)外耳道狭窄,鼓骨发育不全,小鼓膜,鼓室正常或发育不良。
Ⅱ型:(中度)外耳道闭锁,鼓室狭小,有闭锁板,听骨链畸形。
Ⅲ型:(重度)外耳道闭锁,鼓室狭小或严重发育不全,听骨缺如或严重畸形。
De La Cruz(1985)在上述分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分为2型:
1.轻型 乳突气化正常,前庭窗正常,前庭窗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正常,内耳正常。
2.重型 乳突气化不良,前庭窗畸形或缺如,面神经行程异常,内耳畸形。
1.听功能检查
纯音听阈测定、听性脑干反应(ABR):了解传导通路的发育情况,了解听力障碍的程度及性质,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及闭锁以传导性聋为主。
2.CT检查:
以了解狭窄或闭锁范围,了解乳突气化、中耳腔隙、听小骨畸形、面神经及内耳发育情况。
手术治疗
1.作耳后切口,暴露骨壁,可见狭窄的骨性外耳道,如外耳道闭锁,可找有关的标志,如颧根或乳突筛区,帮助构出外耳道的大概位置(图1)。用电钻磨开乳突皮质,切除乳突气房,应先找到鼓窦,可依此估计外耳道的大小和位置。

图1 骨性耳道闭锁
2.鼓窦找到后,向前经鼓窦入口暴露上鼓室(图2)。沿着颅中窝脑板向前达鼓室盖。无意中暴露脑膜并不是严重的问题,明确了脑板的位置,对进一步解剖可能有帮助,因靠近脑板向前解剖,可避免损伤听骨链和面神经。

图2 经鼓窦入口暴露上鼓室
3.用合适大小的钻头扩大鼓窦,磨除上鼓室外壁骨质。以砧骨短突为标志,磨低面神经嵴,然后磨除前下骨质,暴露中耳(图3)。应看到中耳的全部结构,包括镫骨、前庭窗、蜗窗和咽鼓管口等。在磨前下壁时防止过深而穿入颞颌关节。在这手术中看到发育良好的气房是最理想的。一个没有气房的乳突,有时要考虑为这种手术的禁忌证。由于不同程度的乳突气房,正常结构,如乙状窦会出现不同大小和异常位置,必须加以注意。在气化不良的乳突中,乙状窦位置异常靠前,在乙状窦与关节之间的距离很小。

图3 磨除前下骨质暴露中耳
4.手术中应密切注意面神经位置异常,水平段位置常下移,覆盖前庭窗,甚至蜗窗。于乳突段可发生二支分叉,甚至三支分叉畸形。有时可发生后位,行经于乳突腔中(图4),在磨凿乳突时易造成损伤。

图4 磨除前下骨质暴露中耳
5.外耳道成形术可同时进行鼓室成形术。新形成的外耳道尽可能磨大,然后根据听骨的情况,进行听骨链重建。常可见砧、锤骨融合和砧骨长突缺损,可将畸形的砧、锤骨取出。镫骨常是正常的,因为镫骨自第2 鳃弓发育而成,因此,可植入筋膜作为鼓膜与镫骨头连接(图5),外耳道壁上覆盖游离裂层皮片。

图5 鼓膜与镫骨头连接
6.外耳道植皮后,用碘仿纱条填塞。裂层皮可贴在凡士林纱布上,铺平后一并植入。外耳道口填塞以涂有抗生素油膏的棉球(图6)。填塞物在2周后取出,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新建的外耳道有很大的收缩倾向,在填塞取出后,应放置合适的塑料管或硅橡胶管,以防止外耳道狭窄。

图6 外耳道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