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先天性耳前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

作者
钟乃川
概述

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为第一、二鳃弓的耳郭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而形成的,是一种临床上很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国内抽样调查,其发生率约为 1.2%,单侧与双侧发病比例为 4:1,女性略多于男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开口很小,多位于耳轮脚前下方,盲端位于耳轮脚软骨前或附着于软骨上,少数开口于耳轮脚、耳轮脚后方及耳甲腔,向后走行,止于耳甲腔软骨或外耳道软骨。

病理学

耳前瘘管为一狭窄盲管,一般止于耳轮脚软骨处或耳轮脚软骨前下方软骨膜,部分有分支,有时可穿过耳轮脚或耳郭软骨,深达外耳道软骨与骨部交界处或乳突骨面。管壁为复层鳞状上皮,皮下结缔组织中有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管腔内常有脱落上皮等混合而成鳞屑,有臭味。管腔可膨大成囊状,感染时管周有炎性浸润,有脓液潴留形成脓肿。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无症状者可不作处理。局部瘙痒、有分泌物溢出者,宜行手术切除。有感染者行抗感染治疗,脓肿形成时应切开引流,既往常规都在炎症消退后行瘘管切除术。近年来,有专家提出,因瘘管可能反复感染,炎症不容易完全消退,因此,在熟悉瘘管形态及走行的基础上,可在炎症基本控制后行手术治疗。

在术前需要进行足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如局部感染有脓肿形成,需先行切开引流术,局部换药至伤口基本没有脓性分泌物后再行手术治疗。手术可在 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儿童可在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下进行。术中可用探针引导,或在术前用钝性针头向瘘管内注入亚甲蓝作为标志,手术时可在瘘口处作梭形切口,顺耳轮脚方向延长,沿瘘管走行方向分离,直至显露各分支末端。伤口周围若有炎症肉芽组织可一并切除,术腔应以碘酒烧灼,皮肤缺损过大者,可在刮除肉芽后植皮或每天换药处理,创面二期愈合。术后伤口局部加压包扎,减少渗血,做好伤口护理。

来源
临床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1版,978-7-117-33054-1
上一篇:窦组织细胞增生症并巨大淋巴结病 下一篇:第1鳃沟瘘管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