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创伤剥脱性食管炎;表层脱落性食管炎;剥脱性食管炎
作者
钟乃川
概述
食管黏膜管型剥脱症(exfoliative symptom in esophageal mucosa)。Wil cox 1949年首先报道本病,此后国内外相继均有病例报道,是一种并不少见的食管疾病。其临床特征是患者从口中吐出完整的食管黏膜,呈管型。主要有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构成,很少有炎症细胞及坏死病变,故又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良性食管管型”,亦有人将其命名为“剥脱性浅表性食管炎”。
病因学
本病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机械刺激(饮食、内镜检查等)或化学损伤(饮酒、药物)及炎症等因素有关,在某种外力作用下造成黏膜层剥脱,有时波及整个食管而呈管状剥脱。也有原因不明者,特发性者可见于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时。有人认为本症是食管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已有人认为本症与细胞间的桥粒改变有关。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本症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预防或控制感染,可静脉滴注抗生素,伴有呕血者,应按上消化道出血处理,给予止血药,呕血量大者应酌情输血。急性期时应禁食,待疼痛减轻后可进流食并逐步过渡为半流食、普食,但应避免粗糙、干硬食物。在患者吐出食管管型后其近端仍与咽部相连时,可用消毒剪刀予以剪除,残留端可放回咽部,并嘱患者作吞咽动作,将管状物送回食管,然后吞下一口咀嚼好的食团,使管型均匀平铺在食管黏膜上,以期覆盖和保护受损黏膜。本症治疗后多能完全康复,预后良好。
来源
食管病学,第1版,978-7-117-13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