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acute fibrinous laryngotracheobronchitis
中文别名 :纤维蛋白样出血性气管支气管炎;维蛋白性化脓性气管支气管炎;流感性 (或恶性,超急性)纤维蛋白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性膜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假膜性坏死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纤维蛋白性喉气管支气管炎(acute fibrinous laryngotracheobronchitis),也称纤维蛋白样出血性气管支气管炎,纤维蛋白性化脓性气管支气管炎,流感性 (或恶性,超急性)纤维蛋白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膜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假膜性坏死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等。本病也多见于幼儿,与急性阻塞性喉气管炎虽同为喉以下呼吸道的化脓性感染,但病情更为险恶,病死率很高。
1.可为阻塞性喉气管炎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为一独立疾病,与流感病毒的关系更为密切。继发性细菌感染也如阻塞性喉气管炎。
2.本病也可见于成人或曾长时间进行气管内插管麻醉者。呼吸道烧伤后也可发生类似症状。
3.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在阻塞性喉气管炎时施行气管切开术有关,因干冷空气得以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分泌物凝成痂皮和膜状物之故。国外曾报告1名患急性阻塞性喉气管炎而未行气管切开术的死亡病例进行尸检,虽发现下呼吸道炎症极为严重,并已为脓液所淹没,但未见有任何痂皮或纤维蛋白膜形成,因而赞同此说。但也有人在未行气管切开术病例,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发现下呼吸道中已有痂皮产生。国内曾有在就诊前患儿自行咳出大块膜状物的报告。我科除有类似经验外,也发现本病病情严重者不仅需作气管切开术,还需于术后、有的还需立即进行支气管镜插入,取出气管及支气管内块状或管状痂皮,甚至须反复多次后,方能抢救治愈。基于上述情况,故气管切开术似非痂膜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基本如急性阻塞性喉气管炎,但病变更入深层。主要特点是,喉、气管、支气管内有大块或筒状痂皮、黏液脓栓和假膜。呼吸道黏膜呈严重炎性变,但无水肿,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大片脱落或发生深度溃疡,甚至软骨暴露或发生气管软化。因黏膜损伤严重,自组织中溢出的血浆、纤维蛋白与细胞成分凝聚乃成干痂及假膜,大多易于剥离。
与急性阻塞性喉气管炎术前鉴别甚难。检查时见有混合性呼吸困难,胸骨上窝、肋间隙、上腹部等处有吸气性凹陷,伴以锁骨上窝处呼气性膨出。胸部听诊:肺呼吸音减弱或有笛音。气管切开术后,可于阵咳中自行咳出大量粘稠的纤维蛋白性脓痰及痂皮,但咳出后呼吸困难多无明显改善。如行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杓状软骨间切迹、气管及支气管内有硬性痂皮及假膜。
同急性阻塞性喉气管炎。对严重病例,气管切开术常不可避免,但术后通过一般滴药、抽吸方法常不能将阻塞于下呼吸道的痂皮及假膜顺利清除。有时须反复施行支气管镜检查,将痂皮及假膜加以钳取和吸出,呼吸困难始得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