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急性阻塞性喉气管炎
急性阻塞性喉气管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cute obstructive laryngotracheitis

中文别名 :假性哮吼

作者
钟乃川
英文别名
pseudocroup
概述

急性阻塞性喉气管炎(acute obstructive laryngotracheitis),也名假性哮吼(pseudocroup),流感性哮吼,传染性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等。

病因学

本病倾向于由多种因素引起。

1.感染说 本病多发生于流感流行期,故许多学者认为与流感病毒有关。通过血清学和死亡病例的病理组织学研究,认为与甲型、乙型和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以及Ⅴ型腺病毒关系较密切。也有学者认为以副流感病毒为主要致病因素。病变的继续发展,与继发性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常见细菌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等。

2.气候说 本病多发生于干冷季节,尤多见于气候发生突变时,故许多学者认为本病与气候变化有关。因呼吸道纤毛的运动和肺泡的气体交换均须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进行,干冷空气不利于保持上述正常生理功能,故呼吸道易罹患感染。

3.体质说 患胸部疾病(如肺门或气管旁淋巴结肿大),或属所谓渗出性淋巴性体质的儿童易患本病。

4.除流感外,本病也可发生于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及天花流行之时。呼吸道异物和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呼吸道腐蚀伤时也可发生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病理学

炎症常开始于声门下腔的疏松组织中,由此向下呼吸道发展。

自声带以下,喉、气管、支气管黏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在重症病例,黏膜上皮糜烂,或形成溃疡而大面积脱落。黏膜下层发生蜂窝织炎性、化脓性或坏死性变。起初,分泌物为浆液性,量多;继转为黏液性、黏脓性以至脓性,有时为血性,由稀而稠,甚至如糊状或黏胶状,极难咳出,甚至难以通过气管切开口处咳出或吸出。

基于小儿喉部及下呼吸道的解剖学特点,当喉、气管及支气管同时罹病时,症状较之成人更为严重。气管的直径在新生儿为4~5.5mm(成人为15~20mm),幼儿每公斤体重的呼吸区面积仅为成人的1/3强,故当气管、支气管黏膜稍有肿胀,管腔为炎性渗出物或肿胀的黏膜所阻塞时,即可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

症状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对轻型者,治疗措施同儿童急性喉炎,但须密切观察,以防突变。对重症病例,治疗重点须放在维持呼吸道通畅、抗炎、消肿及支持疗法上,并密切注意和处理中毒症状。治疗中禁用吗啡、阿托品类药物。使用镇静剂时也须慎重,以免因呼吸困难的症状表面上暂得好转,误认病情已有缓解,反因严重缺氧,发生循环呼吸衰竭以致引起死亡。

1.病室内宜保持一定湿度和温度(以湿度在70%以上,温度18~20℃左右为宜)。因氧在干燥条件下,不易通过已有严重病变的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故增加相对湿度较之输氧似尤为重要。

2.立即静脉滴入大剂量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激素具有抗休克,抗炎,减少呼吸道黏膜反应的作用。对于缓解症状,减少气管切开率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故大多主张应用激素治疗。但亦有少数认为激素治疗无明显疗效。一般多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也可用氢化可的松)。开始剂量宜大,呼吸困难改善后逐渐减量,至症状消失后停药。

3.对喉阻塞或下呼吸道阻塞严重者须行气管切开术,并通过气管切开口滴药及吸引,以清除下呼吸道的黏稠分泌物。对中毒症状比较明显的病例,尤须早期考虑施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后,可能仍有或重新出现呼吸困难,此时须想到有两种可能:一是下呼吸道为黏稠分泌物所堵塞,次为本病或气管切开术引起的并发症—气胸或纵隔气肿。如为前者,常表现为体温突然上升,脉搏加快,烦躁不安逐渐加重,口腔黏膜可由发绀转为苍白。检查时见呼吸加快,有呼噜呼噜声,呈呼气性或混合性呼吸困难。胸部听诊,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此时须立即设法清除阻塞于下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始能挽救其生命。如为后者,胸部透视可进一步证实诊断。严重者须设法穿刺胸膜腔或纵隔将气体抽出,始得缓解。

气管切开术后,如何稀释下呼吸道的黏稠分泌物,使其得以咳出或吸出,是治疗急性喉气管炎的一个关键问题。除可使用“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一节中所述诸法,如吸引,服用祛痰剂,滴入1%碘化钾液,雾化吸入及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及温度外,对于过于黏稠的黏液块,尚可试用稀释剂。如:小苏打溶液或生理盐水(每半小时滴入气管一次)。糜蛋白酶(0.2~0.3mg,加入蒸馏水2~3ml,每日3~4次)作气溶胶疗法或用0.05%浓度者经气管套管滴入气管内等。不论应用哪种药物,在滴入或吸入片刻后,即应以导尿管伸入气管内进行抽吸,抽吸应保持无菌操作,以免加重呼吸道感染。先将导尿管伸入呼吸道较深处,再开动吸引器进行抽吸,以免吸住气管黏膜,加重黏膜损伤。抽吸中,轻轻上下抽动导尿管,既便于引起咳嗽反射,将呼吸道深处黏痰咳出,又便于吸尽分泌物。导尿管伸入长度不宜过深,以能吸出潴留于气管内的粘脓性分泌物为原则。

对分泌物非常黏稠,上述诸法无效,呼吸困难严重者,须拔去气管套管(最好在手术室内施行),以钳撑开气管切口,使分泌物得以咳出或予以吸出。也可经气管切口插入小号支气管镜,在明视下将分泌物吸尽或钳出黏块,有时须反复行之。我科常采用在给氧同时,将生理盐水徐徐滴入气管套管,使之一部分随吸气气流进入支气管及细末支气管,一部分随呼气气流喷出套管,将吸引管置套管口不断吸尽。如此滴吸约20~40ml生理盐水,患儿可将脓栓一块块随呼气气流喷出套管。

4.除呼吸道阻塞外,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肺部并发症及循环系统衰竭等均为引起死亡的可能因素,必须予以注意。故本病最好与儿科医师共同商治。

来源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978-7-117-09353-8
上一篇:急性会厌炎 下一篇:急性纤维蛋白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