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aspiration
误吸(aspiration)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患者的咽喉反射迟钝或消失,胃内容物进入气道,造成气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
1. 最常见于饱胃患者麻醉诱导和苏醒期,以及手术牵拉腹腔脏器时。
2. 气管插管后套囊上部蓄积的大量分泌物,吸引不力也易引起误吸。
3. 术前禁食时间不足。
4. 麻醉特殊用药。
5. 患者咳嗽或用力挣扎。
6. 晚期妊娠的妊娠妇女。
1.人为因素
麻醉实施者临床经验不足。
2.解剖学因素
胃食管交接处解剖缺陷而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3.疾病因素
帕金森病、延髓性麻痹、营养不良性肌强直和其他神经系统性疾病会损害保护反射,增加误吸风险。
1.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反流的胃内容物残留及急性期呼吸道分泌物。
2. 胸部X线检查表现肺下垂部位渗出性改变,可快速进行诊断。
(一)危机处理
1. 立即使患者处于30°头低足高位,并转为右侧卧位,因受累多为右侧肺叶,保留左侧肺的通气和引流。迅速用喉镜检查口腔,在明视下清理和吸引口咽部和气道中的胃内容物。
2. 吸入100%的纯氧,经鼻腔反复进行吸引,清除反流物。此时不宜应用肌松药,因喉反射的消失有进一步扩大误吸的危险。
3. 当气管内有黏稠性分泌物,或为特殊物质所堵塞时,予支气管冲洗,每次灌洗时,滴入5~10ml生理盐水,然后迅速用吸引器吸出,间断吸氧,多次反复直到抽出清凉液体为止。
4. 气道清理后可应用机械性通气以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以纠正低氧血症。
5. 清醒患者应尽快完成气管内插管,采用Sellick手法封闭食管。
6. 2小时后如病情稳定可转入病房,密切随访;若尚未稳定需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7. 激素药物的应用 吸入物质的pH介入1.5~2.5之间,激素对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最为有效。
(二)危机后处理
1. 置入硬质粗大的胃管以排空胃内容物。
2. 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
3. 适当补液,酌情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
4. 酌情应用激素、抗生素及其他支持疗法,以治疗肺部继发感染。
(三)危机的预防
1. 加强麻醉前评估,对于有误吸高危因素的患者,提前置入硬质粗胃管,降低胃内压,术前充分禁食和胃排空。
2. 对饱胃患者尽可能采用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阻滞,也可采用清醒气管内插管。
3. 采用头高足低位和Sellick手法,快速诱导时按压环状软骨以闭合食管防止误吸。
4. 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和咽反射进行诱导,备好有效的吸引器具。
5. 手术前服用无渣抗酸制剂,如0.3mol的枸橼酸钠30ml。
6. 手术前使用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或格隆溴铵。
7. 使用甲氧氯普罗胺刺激胃排空并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
8. 使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减少胃酸进一步分泌。
9. 术后待完全清醒后再拔除气管导管。
1. 对于激素的应用,已有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与吸入物质的pH有关,当吸入物质的pH<1.5时,肺实质的损害最为严重,此时激素治疗无效。吸入物质的pH>2.5时,肺内损伤与吸入水无异。
2. 关于是否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和盐水冲洗支气管,有研究证实发生酸性物质吸入性肺炎时,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或氯化钠溶液灌洗液都会使肺损害加重。其依据是:①大量灌洗液有使盐酸向肺组织深部扩散的作用;②狭小的组织空间不可能同时容下吸入物质与灌洗液;③盐酸所造成的肺组织损害在极短时间内就会发生;④即使同等容积的盐酸(pH为1.6)与氯化钠溶液混匀,吸入物质的pH仅增加至1.8;⑤盐酸与碳酸氢钠的中和为产热反应,可能会使支气管黏膜被灼伤。
3. 对于最佳PEEP的设置应为在肺内分流程度最低且不伴心输出量降低状态下。最佳及最适PEEP值的概念也不断改进。我们应用PEEP通气旨在达到下述目标:在FiO2小于0.5时应用最小的PEEP值以达到机体所需的PaO2水平。在容量通气模式下,最佳PEEP设置应为压力-容量环吸气支的拐点处压力+2cmH2O。
4. 随着喉罩(LMA)等声门上通气设备的使用增多,由于其并未进入下呼吸道,因此存在反流误吸风险增加的可能。
5. 虽然反流误吸在围手术期任何时间点都可能发生,但以全身麻醉后气管拔管时风险最高,故应待患者完全清醒、气道反射完全恢复后再进行拔管。
6.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有50%以上发生误吸的患者并不存在明显的诱发因素,因此对围手术期的每一例患者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