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咽异感症
咽异感症
概述

咽异感症 (abnormal sensation of throat),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主诉之一。它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我国远在宋代已知有“梅核气”。《南阳活人书》云:“梅核气,……塞咽喉,如梅核絮样,咯不出,咽不下”。目前在临床上,常将咽异感症一词用以泛指除疼痛外的多种咽部异常感觉或幻觉,如球塞感、粘着感、无咽下困难的吞咽梗阻感等。位置固定或不固定。另有一类患者,常诉颈部有紧迫感,重者如束带样,自感呼吸不畅,衣领不能扣紧,检查时则未发现呼吸困难体征,这种情况也可称为咽异感症。中年女性患者居多。

病因学

产生咽异感症的原因

咽部神经支配极为丰富,感觉和运动神经主要来自位于咽后壁内的咽丛,含有迷走、舌咽、副神经、颅根和颈交感神经的分支。此外,尚有三叉神经第2支司喉咽、扁桃体区及软腭的感觉,舌咽神经有直接分支分布于扁桃体下极及舌根,故咽部感觉非常灵敏,在消化道中,咽部感觉的灵敏度仅次于口腔及肛管。全身许多器官的疾病,也可通过神经的反射和传导作用,使咽部发生异常感觉。故咽异感症的产生机制较为复杂,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变化,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澄清。

(一)咽及咽邻近器官的因素

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凡病变累及咽腔或咽壁的任何一层组织 (黏膜层、腱膜层、肌层、筋膜层、咽壁后的颈深间隙等),使咽部的感觉神经受到刺激,神经兴奋性发生变化,甚至咽肌痉挛或强直,或使吞咽功能受到影响,均可产生咽异感症。

(二)远离器官和全身性因素

迷走神经在胸腔和腹腔诸脏器中有着广泛的分布,这些脏器罹病时可在咽部产生各种异常感觉。这种咽部异常感觉的产生,可能通过迷走神经的反射作用而引起,也可能因迷走神经受刺激后,使环咽肌发生痉挛之故。

关于全身性因素与咽异感症之间的关系,许多学者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曾发现一些迹象,但尚未能得出明确结论。有些全身性疾病的消长似与咽异感症的起伏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之间的确切关系并未探明,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确有关联?

(三)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对于咽异感症的发生和症状的轻重起伏有着明显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这与间脑,尤其是丘脑下部的功能状态有关。

此外患有咽异感症的患者,常常企图通过咳嗽、咳痰或空咽 (吞气症,aerophagia)等动作来解除咽部的不适感觉,结果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因为咽部总在不停地运动和将大量空气吞入胃内,使原有的异常感觉更为加重。

引起咽异感症的各种疾病

(一)器质性疾病

1.咽部疾病

咽喉部的炎症、肿块、肿瘤以及瘢痕、静脉曲张等等病变均可引起咽异感症,如各型咽炎,咽-腭-及舌扁桃体炎,扁桃体结石,微小脓肿,咽角化症,悬雍垂过长,咽或喉部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舌根部静脉曲张,舌根癌,舌甲状腺,会厌囊肿,咽部憩室等等。

2.邻近器官的疾病

(1)食管疾病:

如胃食管反流,环咽肌切迹,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痉挛,失弛缓症等),憩室,早期恶性肿瘤等。有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喉炎、咽炎是引起咽异感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因为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发现,多数患者存在反流现象,且对抗酸治疗有效;但有报告称,这种反流现象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亦高。

(2)颈部疾病:

如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由颈椎及其软组织病变引起的颈综合征等。

(3)其他:

鼻窦炎,牙病,原发性口腔干燥症,茎突过长,颈动脉炎,喉上神经炎,声带小结,舌骨 (大角)综合征等等。

3.远离器官的病变

 有些咽异感症患者同时罹患某些胸腔疾病 (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左心扩大,动脉瘤,肺部肿瘤)或上腹部疾病 (如各种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胆石症,幽门痉挛,膈疝,肿瘤等),当这些胸腔或腹腔疾病经治疗而获得缓解或痊愈时,咽部的异常感觉也随之减轻或消失。

4.全身因素

如烟酒过度,妇女更年期,重症肌无力,破伤风早期,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等,可因咽部受到长期的慢性刺激,内分泌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咽肌无力或痉挛等,而致咽部发生异常感觉。

(二)精神、神经因素

部分患者精神抑郁,或在精神创伤后疑自身咽喉部患有癌症,特别是咽部稍有不适 (如干燥感,灼热感等)则更为焦虑不安,四处寻医,以求查出“肿瘤”。

癔病性咽异感症患者常诉咽部有球塞感,位置不固定,上下活动,时轻时重,称为“癔球”或咽球综合征(globus pharyngicus syndrome)。

咽异感症的检查

【病史】

询问病史时,须持关心同情的态度,不要轻率地否定患者的主观感觉,更不能先入为主,一概认为系非器质性疾病引起,否则即使症状并非由器质性病变所致,此后也可能加重。除注意患者的病期、发病过程和自觉可疑病因外,还需根据情况,耐心详细询问下述各点。

1.首先要分辨是咽异常感觉,还是真正的吞咽困难。如是后者,且为渐进性或在进食时加重者,首先须考虑到咽、喉和食管等处的器质性病变,尤其是肿瘤。

2.问清异物感的特点,如性质、部位、发作时间和有无伴发症状等。

一般来说,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咽异感症,其部位多恒定不变,患者也常能清楚指明位置。在不同的情况下,症状也可有轻重起伏,如:悬雍垂过长者,在大张其口,悬雍垂不接触到舌根时,症状减轻,闭口时加重。患喉咽癌或喉癌,或舌扁桃体肥大而压迫会厌时,吞咽时异物感加重,静止时减轻。患喉上神经炎 (superior laryngeal neuritis)时,空咽时异感最明显,且可伴“咽痛”。茎突过长者,异感多位于咽的一侧,当颈部转动时可能症状加重。风湿性咽炎则多在阴雨之时症状加重。鼻窦脓液向后流下,存积于咽喉而引起异感者,常觉在甲状软骨高度有球塞感。进食时,脓液随食物咽入食管后,症状可暂时消失,偶在喝热饮料后反而加重。但须注意,凡能上下游动的异常感觉,并非都是“癔球”,因在某些咽喉或咽旁的疾病,吞咽时咽肌收缩,患者可自觉异感的位置也随之稍作上下变动。此外,在喉咽或食管上段癌的早期,因继发的环咽肌痉挛时轻时重,故咽部的异常感觉也随之时起时伏,不可误认为纯属精神因素。

3.问清过去的检查和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以作诊断参考。

4.必要时询问全身疾病的病史、月经史及有无烟、酒嗜好等。职业有时也与咽异感症有密切关系,如用嗓过度,经常接触粉尘和受化学物质的刺激等,也要加以注意。

【检查】

局部检查方法,详见咽科学及喉科学中检查章节。此处只着重说明几点:

1.引起咽异感症的疾病

器质性因素较精神性因素为多见,咽喉部因素较其他部位因素为多见,故检查时,首先要从器质性疾病着想,方可避免误诊,漏诊;而检查则先从咽喉部着手,方免漫无边际。

2.咽喉部检查

视诊要详尽,触诊有时更为重要,常能发现许多视诊不能发现的问题。触诊方法有3:①以手指或卷棉子进行咽内触诊;②颈部扪诊;③一手咽内一手颈外联合触诊。触诊的目的在于:①查知异感所在部位:一般如正确触及病变部位,患者常可立即告知,不适感即在该处。一般说来,病变所在部位常较自觉异感部位略高;②查知病变的性质:如舌根肿瘤,咽喉部埋藏性异物,颈动脉、喉上神经、项肌及颈椎等处的压痛,茎突、舌骨、喉软骨、椎体及翼突钩等处的畸形等,均可通过触诊查知。

3.鼻咽、喉咽及喉部内镜检查

用纤维镜从鼻腔插入,可顺次仔细观察鼻腔,鼻咽,舌根,梨状窝及会厌谷,喉部乃至声门下,并留有清晰照片存档,有病变者可早期诊断,无病变者亦可持图为据,向患者解释其疑虑处。

4.必要时,须对邻近器官或全身进行检查

如血常规、X线胸部透视或拍片、茎突X线拍片或CT检查、舌骨X线拍片、颈椎拍片、X线食管钡剂透视或拍片、纤维食管镜检查,甲状腺B超或ECT检查等。

诊断中的几点注意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方法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钟乃川
来源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978-7-117-09353-8
上一篇:舌骨综合征 下一篇:吞咽功能障碍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